如果中共可以根据上级的威信需要,来决定资料之选取,就表示中共可以为了维护上级,尤其是领袖的威信,隐藏或甚至湮灭史料。如此又如何让党员判断党史上的是非对错呢?又如何从党史吸取教训呢?根据史达林的《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毛泽东可以不断进行「正确路线」与「错误路线」的党内斗争。配合党内斗争的需要,他可以决定谁的威信应该维謢,谁的威信应该打击,再利用人事资料,对「朋友」进行争取,对「敌人」进行批斗。有史达林的榜样在前,毛泽东对某些党内意见,儘管原先採取默认、同意或不置可否的态度,也不管下级是否已经改弦更张并力求赶上形势,都一律根据他的「最后决定」,硬把它们升高到路线层次来斗争。用一度在中国大陆流行的话说,就是上纲上线,发动全党甚至全国一致的批斗了。
党内没有控制毛泽东的力量,党外更是缺乏监督力量。1950年代中期以来,中共发展出全世界最大的党国体制,实在比任何可以想像的「大政府」都大,因为他们还包括政府机构以外受中共控制的各种各类组织,例如群众团体和工矿企业。这个党国体制无所不在,却不一定能完全避免其他官僚体制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毛泽东认为透过整风改造,可以彻底改造其成员,把各种问题减少到最低点。但是中共建立的党国体制,庞大到足以吞噬社会的各种政治和经济活动,同时内部又缺乏其他制衡的力量,所以迟早会违背毛泽东的主观期望,出现各种脱离群众基础的朕兆,进而「异化」成为群众的对立面。无论如何,中共的党国体制在毛泽东时代,所表露出来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问题已经难以掩饰。毛泽东也不断发动群众,据以彻底改造这个官僚体系。
最初,毛泽东认为问题出在中下层干部,所以先展开了以他们为主要对象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例如所谓四清和五反的政治运动。后来想法改变,他认为上层干部更需要整顿改造,否则无论如何整顿中下层干部,都会因为「上樑不正下樑歪」而徒劳无功。整顿中下层干部时,毛泽东可以挟一元化党国体制对上层干部的敬畏,动员基层群众配合。但是当他把目标转移到上层干部时,往昔的凭藉顿失,殊难动员已经驯服于一元化党国体制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于是他只好求助富于理想主义、情绪容易衝动的年轻学生,并以其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克服他们对一元化党国体制的畏惧,希望透过他们的批斗,把上层干部改造成更能体会他个人意旨,也更能为一般群众所接受的个人统治工具。毛泽东的错误是,连意识形态方面可以说是最认同毛泽东主张的所谓「四人帮」,他都无法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具予以彻底改造,又如何能对其他各级干部寄予厚望呢?更何况要他们面对所谓群众的各种过火、过左行为来虚心检讨自己了。结果邓小平便在无法彻底改造的老干部的全力拥戴之下,重新回到政治舞台,造成毛泽东时代的大逆转。
毛泽东生前并没有料到这一点。他始终认为自己掌握了人类的真理,所以虽千万人吾往矣,也因此他在晚年自我评价时,会认为一生最重要的功业有两项:一是把蒋中正赶到台湾,一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为什麽他这样说呢?他心目中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他认为把蒋中正赶到台湾是值得傲世的功业,但其主要理由并不是推翻了一个腐败无能的政府,而是夺取了中国大陆的政权,可以有机会为中国建立旷古所无的社会主义体制。至于文化大革命,其意义之重大,也和比资本主义体制「优越」的社会主义体制有关。因为在他看来,经过这一次不断革命的洗礼后,中国大陆好不容易纔建立的社会主义体制可以确保不致变色。他可以避免史达林的覆辙,像秦始皇一样,留下一个永垂不朽的历史遗产。
《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