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诗史”传统(修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mobi,azw3主要包括诗史”说的最初形态:重读《本事诗》、李白故事与“诗史”概念的产生、孟棨“诗史”说的理论背景:《春秋》义理与“缘情”、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宋代“诗史”说的历史分期、仁宗末年到哲宗初年(1060—1090)间“诗史”概念的内涵、徽宗、钦宗朝(1101—1127)、“诗史”概念的内涵等内容。
“诗史”概念的内涵
公元1100年以后,也就是在徽宗、钦宗二帝(1101——1127)年间,“诗史”概念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 杜诗叙事的功能
李复(1079年进士)在《与侯谟秀才》中说:
杜诗谓之诗史,以班班可见当时事。至于诗之叙事,亦若史传矣。
李复的看法有二:
一是从杜诗中“见当时事”,强调从阅读杜诗的过程中来获知杜甫所处时代发生的事件。这接近于胡宗愈的“知人论世”说,而与《新唐书》所说的杜诗“善陈时事”有些不同。所谓的“善陈时事”,一般的理解正如李朴(1063——1127)在《与杨宣德书》中所说的:
唐人称子美为诗史者,谓能纪一时事耳。
强调的是杜诗记录时事的功能。相比之下,李复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地站在读者的立场上。
二是杜诗的叙事如同史书的叙事。重视杜诗的叙事,是李复的创见。可惜他没有进一步申说。后来魏泰(1105年前后在世)在《临汉隐居诗话》中说:
李光弼代郭子仪入其军,号令不更而旌旗改色。及其亡也,杜甫哀之曰:“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前人谓杜甫句为“诗史”,盖谓是也。非但叙尘迹摭故实而已。
《临汉隐居诗话》作于1102年之前。[60]杜甫在他的《八哀诗》之二《故司徒李公光弼》中,哀叹李光弼忠而被谤,忧惧而殁。关于“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两句,仇兆鳌说:
此志其身殁之后,人心追悼也。……烈士增痛,同怀忠愤也。初,光弼至河阳,壁垒旌旗,精彩皆变,今则光彩已晦矣。当时朔方军士,乐郭之宽,畏李之严,今则稠叠悲痛矣。此皆事实也。
杜甫不直接写自己哀叹惋惜之情,而是通过描写三军将士的悲痛来突出李光弼的军功和被陷害的冤屈。这大概就是魏泰所说的“非但叙尘迹摭故实而已”。
《中国”诗史”传统(修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mobi,azw3》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