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epub,azw3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epub,azw3电子书下载。史家巨擘弃政从学的心血之作,海外汉学界权威的五四研究。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细致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成因、社会支持力量和发展经过,厘清了由学生发动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扩展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爱国运动;下编剖析了五四运动对政治、社会、文学和思想领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以及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潮。

书名: 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史家巨擘弃政从学的心血之作,海外汉学界权威的五四研究。) (汗青堂)
作者: 周策纵
格式: AZW3

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失败

“五四”事件的近因是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中日关系便是中国最急迫、最繁难的问题。1914年8月15日,日本对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在9月15日前把“胶澳(即胶州湾)租借地全境”移交给日本,不过同时应许“最终将交还中国”。11898年3月6日,德国以99年为期,从中国政府手中强租胶州湾地区,其借口是,1897年11月1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省曹州府巨野县被中国散兵杀害,德国即于11月7日派兵强占胶州湾。现在日本却想从德国手中转夺这块土地,而其所说的最终要归还中国的这种诺言,从一开始就为国人所怀疑。2第二年,即1915年,日军便不顾一切地强行占据了胶州,最后更在事实上占领了山东省的大部。山东是孔子和孟子出生、教学、逝世的“圣地”;又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居于重要地位。日本不但无意履行交还的诺言,反而对中国提出了严苛的“二十一条”,并且迫使中国政府在1915年5月25日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中日民四条约》。中国人起初还自我安慰,寄希望于“一战”后列强会以公平的解决来纠正这种无理欺凌。3

因此,当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时,中国人欣喜若狂。政府宣布放假3天,而且随处都是由衷庆祝的人群。北京的大游行以太和殿为中心,18年前,八国联军也正是在这里“庆祝胜利”,当时庆祝的是德国的统帅瓦德西(Count Waldersee)和其他高级联军司令率领八国联军打败了义和团。现在情势似乎恰好相反,中国是协约国联盟的一员,而德国却是战败国了。为了适应这种情绪,停战不久,中国人一向认为是侮辱象征的北京克林德碑①(von Ketteler Monument)也被移去了。全国人普遍的情感是,所有的国耻都会永远跟着这块北京人惯称为“石头牌坊”的纪念碑而消失。

不但如此,中国的新式知识分子领袖还抱着更大的希望。11月17日庆祝协约国胜利时,大批的学生和教师参加了北京约6万人的游行。同时新式知识分子领袖,比如蔡元培等在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都表达了非常乐观的态度。他们相信这次协约国的胜利真正是民主战胜了专制和军国主义,工人和平民战胜了压迫者;李大钊甚至把这次欧洲的胜利直接称为“庶民的胜利”、“民主主义劳工主义”的胜利,或是“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6其余的领袖人物,如胡适、陶孟和等,也以为这次战争摧毁了秘密外交的观念和行动,禁止了破坏法律,制止了军事干涉政治,并且击败了独裁制度。7他们更假定,德国自1898年以来所侵占的中国领土和主权必将归还中国,并且“一战”期间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协定会在紧接着的巴黎和会里得到纠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过于天真地相信,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的“十四点和平原则”② (Fourteen Points)和各协约国政府的宣战宗旨会在战后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