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身社会mobi,azw3(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聚焦单身现象的话题之作;为单身人士指明一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道路,并展示了每个人如何从接受单身生活中受益。)本书研究了现代人单身现象的多个方面,分析接受和享受单身的案例。讨论内容包括: 我们为什么不再憧憬婚姻 婚姻能否缓解孤独终老的状态 催婚的社会压力和单身歧视 独居人群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单身的关联 单身人士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单身人士的未来 国家、城市和社会制度可以为单身人士做什么 作者力图为单身人士指明一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道路,并展示了每个人如何从接受单身生活中受益(已婚人士同样适用)。
作者伊利亚金本身是一位单身人士,且专攻单身方面的研究,他在书中广泛分析了当今单身现象的各个方面,如婚姻地位的变迁、单身人士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歧视、单身人士如何获得社会安全感……
在一年当中某个特别的日子,你会看到一群单身男子穿着内衣(甚至一丝不挂)跳进河里,而大城市的单身女性穿着婚纱跑上街。在中国有单身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以购物、庆祝活动、与朋友相聚来欢庆单身。这个节日源自1993年,南京各大学的单身人士会在这一天和单身朋友狂欢,后来逐渐演变为世界最大的在线购物活动,也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标记。这个节日是每年的11月11日,之所以选在这一天,是因为数字“1”代表着单身。这个单身节庆在中国被叫作“光棍节”,因为其日期形似孤零零的树枝或棍子,“光棍”在中文里是单身人士的代称。这些年来,光棍节已演变成反情人节,而这个节日的单身庆典包装也确实大获成功。2017年光棍节当天,在线零售巨头阿里巴巴的收益达到250亿元,是当年美国最大在线购物节“网络星期一”的4倍之多。
有鉴于美国的单身比例更高,单身节的活动居然起始于中国,有点令人意外。不过美国也很快加入了这股潮流。美国版本的全国单身节首次出现于2013年1月11日,数字“1”再次成为单身的有力象征。俄亥俄州的七叶树单身协会自1980年代起便开始庆祝全国单身周,2017年时,全国单身节为配合这个活动,改期至9月。全国单身节发起人凯伦·里德接受《单身杂志》访问时表示:
“其实在美国发起单身节最初的灵感是来自中国的光棍节……我也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新鲜、新颖的单身节庆,因为近年来的变化很大。21世纪的单身人士是一个全新的物种。现在的单身人士充满活力,包括各形各色的族群,应该受到重视……单身的定义很复杂,包括自愿单身或被迫单身;法律意义的单身或暧昧不清的单身;永远单身或暂时单身。”
几十年前,庆祝单身的节日简直难以想象,今昔的差异令人惊讶。然而婚姻制度历经深远的改变,在现代社会也连带改头换面。中国的单身节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中国的家庭平均人口数历经陡降,自1947年每个家庭5.4人降至2005年的3.1人,社会形态也从农业社会转变成现代都市社会。你很难想象,一个在乡村地区长大的青年,所有的亲人都以种田为生,而他长大后的生活环境却迥然不同:也许住在巨型城市中高楼大厦的一间狭小公寓里,在大公司工作,很晚才下班。事实上,2014年中国有超过6000万家庭登记为独居户,而1982年时则只有1700万单人家庭,而同时期中国人口增长率只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