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法律、商業、保險、醫療、政策、生育等切面,探究社會為人命貼上價格標籤的迷思、缺陷與不正義。
「要錢,還是要命?」這不只是一句老套的台詞,更是一個關於現代社會必要之惡的重要命題。從各種產品、服務的價格、保險費、醫療費、刑責、罰金到汙染物的政府安全標準,人命無時無刻受到估量計算,被政府、經濟學家、法律、企業、醫療體系、保險公司,甚至是人們自己定下價格,但我們卻對背後機制知之甚少。
霍華德.史蒂文.弗里德曼是當代頂尖的統計學家和衛生經濟學家,也是數據科學和成本效益分析應用方面的專家。透過本書,他為我們簡單扼要地解釋了這個社會如何為人命標價,並指出了其中的邏輯缺陷和局限性如何造成社會上的不公平、不正義,並對每個人的人生都帶來深刻的影響。例如:
◎一位嚴重精神病患在住院期間於無人看管下沐浴,癲癇發作後昏迷不醒,於一天內過世。但因她沒有任何收入損失,也被法院判定沒有承受痛苦,因此未能得到任何損害賠償金。
◎在一份美國勞工的統計生命價值研究中,不同勞工之間的生命價值相差二十倍、近三千四百萬美元;在另一份國際研究中,巴基斯坦勞工的統計生命價值竟然是臺灣的十五倍。
◎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委託顧問公司撰寫一份報告,透過成本效益分析主張政府應該鼓勵大家抽菸,因為抽菸者提早死亡對政府來說收入是正的。
他將從許多層面帶我們理解、思辨,包括──
▲ 保險,正是一種對人命估價的行為。除了職業、收入、年齡、健康狀況會影響保費高低,保險公司可以將種族、宗教、國籍、性別甚至基因也納入考量嗎?
▲ 當我們為醫療服務定價時,正是在為「健康」賦予價格。當成本相同,我們應該先拯救年輕人而非老人嗎?一位永久性植物人,我們應該花多少錢讓他繼續活下去?
▲ 生育與墮胎的各種決定,能讓我們窺見即將成為父母的人,如何評價不同的潛在生命。當我們對一個胎兒的評價高於另一個胎兒,會產生什麼後果?
▲ 人類生來固有的心理偏誤,如何影響我們的同理心,進而大幅左右我們對特定生命的價值判斷?
▲ 當汽車公司發現有可能導致乘客死傷的瑕疵,他們如何將人命貨幣化,分析決定要立即召回汽車修理,還是要置之不理,寧願未來再支付賠償費用?
▲ 九一一恐怖攻擊罹難者獲得的國家賠償落差將近七百萬美元,背後的公式是如何計算的?罹難者的身分又如何造成這麼大的差異?
▲ 經濟學家經常使用「統計生命價值」來代表人命價值,但其調查方法及依靠的假設有哪些問題,進而得出有缺陷的結論?
▲ 刑法與民法如何為受害者與罪犯賦予不同的生命價值?使用的方法公平嗎?兩種司法系統又有什麼差異?
▲ 政府監管機構與民間公司經常用來進行決策的「成本效益分析」,看似合理公平,卻有哪些容易受到操弄的陷阱?
「人命值多少錢?」這個問題或許相當現實,但忽視生命價值的衡量方式,更會使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安危、法律權利暴露在風險中。唯有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對此有基本知識,提高警覺,才能確保所有的生命都獲得公平又充分的保護。本書就將提供我們這些必要知識,身為當代公民,不可不讀。
以「薪酬法」估計統計生命價值
薪酬法是看一個人接下風險較大的工作時,獲得的額外收入是多少。在經濟學理論中,求職者選擇工作時,需要在知情下,根據「他將承受什麼風險」與「他承受這種風險預期得到多少報酬」來做決定。這個理論是假設,求職者可以選擇自己從事的工作,知道每個工作的死亡風險,以及挑不同的工作會增加多少風險,所以他對風險更大的工作會要求更高的薪酬。這個方法是以危險工作的「薪酬增額」相對於「風險增量」的比例,來估算統計生命價值。
許多估值是根據這個概念算出來的,它們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職業,價值從幾萬美元到幾千萬美元不等。註47許多因素都會影響估算的結果,諸如分析中使用的國家、員工是否參加工會、員工是白領或藍領、員工所在產業等等。雖然不同研究的估值差異很大,但成本效益分析師使用美國的研究,算出二○○○年每人的生命價值是六百一十萬美元。註48
這個計算是建立在一些錯誤的假設上。可能成為員工的人往往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眼前的工作機會,且往往對不同工作的風險增量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即使員工知道一個工作的急性傷害與死亡風險大很多,他通常不
知道風險確切有多大。此外,員工不會拿這些風險增量的精確估計值,並從非急性風險中推估缺少的資料,然後再分析資料,以決定需要多少薪酬補貼。簡言之,這種計算是假設員工做決策時具備某些資訊,但可能的員工根本沒有做出合理決定所需的資訊,而且他們通常也缺乏就業選擇或議價的機會。
他們甚至不知道一個工作究竟可以拿到多高的薪水,也欠缺有效的議價籌碼。這點從加入工會的工人薪水較高,因此有較高的統計生命價值即可見得。註49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力都是與生俱來的。有些人會刻意迴避風險,有些人會刻意承擔較高的風險。吸菸者與飲酒者比較可能承擔較多的風險。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討厭冒險,所以女性的統計生命價值比男性高。工作選擇較少的人,即使高風險沒有額外補償,也會選擇風險較大的工作,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這些人的統計生命價值比較低,因為他們缺乏工作選擇或議價籌碼,或者不知道工作涉及什麼風險。
儘管統計生命價值在設計、資料取得、計算等方面,都有邏輯與方法上的缺陷,有些人還是以這種方法算出人命價值,並採用這個價碼。這種統計生命價值因估計的方式不同,估值有很大的範圍與變異程度(variance)。而且,即使研究人員已經設法限制哪些受訪者的回應才可採納,估值依然有很大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