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Projections: A Story of Human Emotions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難以捉摸、不可理解的程度,以及神聖感,都和宇宙創生不相上下。而正如全世界無數頂尖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都投身宇宙起源研究,人類情緒的起源作為人類醫學重要的研究對象,也吸引了大量傑出人材,卡爾‧迪賽羅斯正是其中是最受矚目的先鋒之一,這個領域幾項重大的進展,都是由於他才取得突破。

迪賽羅斯既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近年來始終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透過最先進的研究和病例,他在本書探討了神祕、無影無形的情緒,是如何源自於最微小的神經元活動,而特定神經元的活化和不活化又如何與哪些精神疾病高度相關。

大腦中的情緒反應,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對生命品質、個人特質的影響之深,甚至超越大腦的認知功能。然而,人類情緒的起源位於大腦深處,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我們可以改造自己的思考,卻相當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改造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樣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祕屬性,對人類的生存究竟有什麼意義?因為情緒的機制,我們得以感受到生存的無上喜悅,但也嘗到令人痛不欲生的失落悲痛,這一切設計又有什麼理由?

正如書名《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人類情緒產生的迴路以億萬計,然而究其根柢,就是神經元之間的化學和電反應。迪賽羅斯率領團隊所開創的光遺傳技術,讓科學家得以透過光來精確控制活體動物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的活動,進一步理解大腦如何影響情感、行為和精神疾病。另一項同樣由他開創的技術水凝膠組織化學則是將大腦組織轉化為透明,以更高的解析度觀察大腦中的細胞結構和分子。這些技術使科學家得以觀測大腦的複雜運作,並揭示了特定的神經迴路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關鍵角色,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和全新的思路。

在本書中,作者以七個真實病例與科學實驗論述互相交織,包括重度憂鬱症、躁狂症、邊緣性人格障礙、自閉症、厭食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每章分別深入分析一種疾病,並帶入作者與患者交流的細節。藉由這些病例,我們看到不同的神經元連結是如何觸發截然不同的情緒。舉例來說,重度憂鬱症患者經常面臨持續性的情感低潮,但作者的個案卻是一名哭不出來的患者。作者藉此探討了情緒性流淚的神經科學基礎,並分析了這種人類獨有的、難以自主控制(相對於憤怒和開心)的情緒表現有何意義。此外,人類為什麼會「感覺好」和「感覺不好」?這類主觀感受的意義在過往可能被視為哲學問題,但實際上卻不折不扣是個生物問題,更是演化問題。這些主觀情感對於物種生存是重要的機制,而非僅僅是生物演化的副產品。作者也深入討論了如躁狂症這類病症的情緒波動,揭示了大腦中與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有關的神經元活動。還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極端行為往往奠基於什麼樣的生物基礎,而自閉症患者的情緒有哪些可能跟神經元有關,哪些又是後天習得。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是作者的首部作品,兼具深厚的科學知識與人文關懷,一出版便廣受矚目。作者透過臨床實例及科學研究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一方面分析人類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從科學角度展示大腦神經連結如何影響精神疾病,並以此為基礎,介紹了當前神經科學技術的最新突破。本書不僅涵蓋近年來對精神疾病的最新見解,也更深入地思考人類情感與大腦之間的複雜關係,還對全球醫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淚的倉庫Storehouse of Tears

群星間,那些線條筆直飛掠。
夜,並非他們哭喊的搖籃,
哭喊者,使深海的樂句波瀾起伏。
那些線條太過幽暗太過鋒利。
心,於此臻至單純。
沒有月亮,映在一片銀色的葉。
身體,並非可見之身形,而是一隻眼
端詳著自身的黑色眼簾。
── 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塔拉普薩群星〉(Stars at Tallapoosa)

我必須把馬提歐訴說的故事抽象化才能烙印在腦海,必須把那幅心理圖像捶打成可摺疊式的擔架一樣,塞進我見過的所有其他畫面之間。如此,我才能不去回想他被安全帶懸吊在翻覆的車裡多久了,不去思考眼睜睜看家人在身邊死去的感覺有多無助,而讓思緒停駐在一個瞬間、一幅定格畫面。

或者,經由把馬提歐這個人簡化,我便可以將他降維,縮小他占據的空間 ── 在我心裡把他的人體組織壓縮成單一平面。這樣,我就可以把他的故事和我聽過看過的其他故事綁在一起,讓它們變得像一疊舊報紙,沒有個別特色,全部熔成如雨的淚。如此一來,痛苦便可歸納成由十條或一萬條生命構成的、可駕馭的單一物體。我不知道我為什麼哭不出來,他開始說,而在故事說完,統統捆在一起後,似乎與人類世界的任何結局如出一轍。

在這種極具毀滅性的片刻,醫師的心會袒露在外,醫學訓練裡卻沒有保護它的正式規範。醫師、護理師、戰場士兵、災變社會工作者 ── 這些人全都得靠自己學會防禦,才能與極端的人類苦難共處。痛苦不只巨大,而且持續不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墜入無止境的深淵,倘若沒有一些防護,會無法承受。

見到別人痛失摯愛,我們會有與生俱來的衝動去建立深而廣的連結,試著在自己心裡感受對方完整而複雜的表徵,試著充分了解那齣悲劇的意義。但在面對極度駭人的苦難時,可能會有幫助的反而是限縮我們的感知以約束同理心,在患者人生的大幅繡畫中找出某一個點來體會,在構成局部形狀色彩的千絲萬縷間將焦點放在某一處。

重點是要知道,完整的視野可得,但全心地感受並無法讓悲劇變得可解 ── 情感再深似乎也無助於我們在悲痛時刻達成精確的任務,無論是執行技藝精湛的腰椎穿刺,或是進行困難的心理會談來觸發難以言喻的感覺,都一樣。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一有可能便會擴大,有時毫無預警 ── 可能在開車回家的路上,或身邊的孩子突然啜泣時。那些原本看不見但始終可以觸及的,是病患人生及夢想的所有範疇中經緯交錯的軌跡,從它們的錨點、它們的起點開始,穿過在災難與衝突的那一刻匯聚的重重旅程、種種關係,直到那時,這一切才會倏然浮現。

每一齣悲劇至今仍給我強烈感受,每一個受苦的人仍被我小心翼翼放在心中,就算這些年來一直有更多、更多人進入 ── 每一位在車禍後嚇呆的父親、每一位在聽到孩子診斷出腦瘤之後語無倫次的母親。我們需要關懷;在人生年紀尚輕或接受醫師訓練之初(有時還會更遲),累積的案例還很少時,單單一次經歷便可能如風暴一般席捲、橫掃內在自我(inner self),也就是我們看見及感受人類各種表徵的部分。我們重視的人會化為具有紋理的影像,小心安置在自我的隱藏空間,就像將繡畫掛在屋子有爐火亮著的廳堂最深處;或放在主樓,如果我們是城堡的話。

epub downloda: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