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憑什麼: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人類價值觀演進史mobi,azw3电子书。人類兩萬年來,社會、經濟、政治、道德上的演進,取決於我們取得能源的方式!暢銷話題作品《西方憑什麼》續作,作者於本書中再度充滿野心地講述某些「野蠻的物質勢力」如何侷限並決定人類兩萬年來的「文化、價值觀、與信仰」。
作者以歷史、人類學、考古學及生物學等面向出發,整合並加以編織,來說明從人類存在直至今日,我們的價值觀如何改變,以符合人類的單一過度需求,也就是對能源的追求。
书名: 人類憑什麼: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人類價值觀演進史
作者: 伊安.摩里士
格式: AZW3
誰是覓食者
我從覓食社會開始談起。一本標準參考文獻將「覓食」解釋為「狩獵野生動物,採集野生植物和釣魚,不種植植物,也不馴化狗以外的動物。」1(因此「狩獵採集者」經常成為「覓食者」的同義詞)。另一項標準文獻則觀察道,這種能量捕獲方式的後果,就是覓食者「不會特意改變資源來源的基因庫。」
我們在本章中會看到,覓食行為有許多模式(因此有些人類學家偏好稱其為「覓食光譜」〔foraging spectrum〕)3,除了內容廣泛外,「覓食者」的類別也相當開放。有許多社會都結合了覓食與農耕(人類學家經常稱這些社會為「粗耕」〔horticultural〕族群)4,而在最後幾個世代中,有些人將覓食與化石燃料生活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儘管有變異與轉換性案例,人類學家們卻一致認同將「覓食者」視為一個相當明確的類別。
我們可以將覓食稱為生活的自然方式:所有動物都是覓食者,每個物種也都有獨特的覓食方式。我們是在中非大雨林邊緣旁衍生而成,當時我們剛從早期的人屬(Homo)動物演化中出現,時間約莫在五萬年到二十萬年前5,而當我們在地球上大多地區殖民時,則將這種習性帶了過去6。離開非洲的遷徙行為起始於十萬年到七萬年前,而到了一萬年前,我們便已安居在世上大多適宜居住的地點。在我們起初90%的歷史中,所有人類都是覓食者;當然,我們之中有少部分成員依然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