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有:一部愛的浪漫傳奇(台版)kindle下载mobi,azw3

書寫《佔有》這本書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儘管一開始看似相反。這本書在我剛放棄在倫敦大學學院任教了十一年的教職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寫成的。結果發現,這是我唯一一部不受其他問題、計畫、疾病、人生責任干擾的小說。

這部小說,在我腦中構思十五年之久。這段期間,這部小說的面貌也在我腦中改變很多。不像我所寫的其他作品,這部作品是從書名開始的。我坐在大英博物館的老式圓桌閱覽室,看著研究柯立芝的偉大學者凱瑟琳.柯本(Kathleen Coburn)在圓形目錄區走來走去,一圈又一圈。我突然意識到,她這一生都獻給了這位死去的詩人。我心想:「是他『佔有』她,還是她『佔有』他?」然後我想,這應該可以寫成一部小說,關於生者與死者之間的「佔有」關係。這會是有如被附身一樣、著魔執迷的故事。然後,我也意識到,佔有/擁有(possession)這個字,也有一個很直接的利益層面可以探討:「誰『擁有』死去作家的手稿?」我在腦子裡翻來覆去地想這個問題。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才意識到:「佔有/擁有」也適用於性關係。當時,我正在研究羅伯.布朗寧(Robert Browning)和妻子伊麗莎白.巴雷特.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間的精采信件,想到了兩對戀人,一對是現代人,另一對是古代人——維多利亞時代的人,讓他們在這些意義上體現「佔有/擁有」。

我最初的計畫是寫一本實驗性小說,一本像古代羊皮紙文獻那樣的複寫文本,關於文學理論,以及頗具侵略性的傳記文字,你可以在背後瞥見情人與詩人的身影,但不是非常清晰。改變這一切的,是我對艾柯(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The Name of the Rose)的閱讀經驗,以及它具有諷刺意味的中世紀偵探故事。我丈夫在紐約的朋友都對這本書非常投入,也對當中包含的中世紀神學很感興趣。我在當中發現的祕訣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可以放進任何你需要放進去的內容。

於是,我開始創作像我小時候讀過的那些偵探故事。我發現偵探故事必須回溯構成,必須設計情節,最終達成一個獲得解決的結局。為了在關鍵時刻「被發現」,你必須先把事物隱藏起來。在心理小說中,當角色的情感變得清晰時會成為情節。這種新形式的難度是一種解放。我發現自己在戲仿(parody)D.H.勞倫斯(D.H. Lawrence),以及英國作家暨翻譯家多蘿西.塞耶斯(Sayers)和羅曼史暨推理小說作家喬潔.黑爾(Georgette Heyer)作品中的場景。

一個人乃是其自身的一部歷史,總結了自己的呼吸、思想、行為、原子微粒、創傷、愛情、冷漠,與厭惡:同時,也含括了自己的種族與國家、滋養自己與先祖的土地、熟悉之處的石與砂、長年無聲的戰鬥與良心的掙扎、女孩的笑容與老婦沉緩的言語、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及無情律法漸進的行動,這部歷史承載了凡此種種以及其他細節,猶如一道火焰,在大火面前終將俯首稱臣,燃放在此刻,下一刻熄滅,來日再有無數時光,也永遠無法再度大放光亮。

就這樣,藍道弗.亨利.艾許在大約一八四〇年時,著手創作了《北歐眾神之浴火重生》這部長達十二卷的詩篇。有人認為這是將北歐神話賦予基督教的形式,有人則痛貶這部作品是在宣揚無神論,邪惡可怕、令人失望。雖然艾許原先大可選用其他一般的字句、語彙、韻律,堆砌出不至於讓讀者看得糊裡糊塗、宛若家具展示中心的普通級作品,何況說不定到最後,這也還是可以營造出同樣令人滿意的迂迴效果。不過,畢竟藍道弗.艾許一心在意的,始終是「人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羅蘭是這麼想的。他所受的訓練是後結構主義下的主體解構,如果有人問他,羅蘭.米契爾是什麼?他勢必得提出另一種非常不一樣的答案。

一九八六年,羅蘭二十九歲,亞伯特親王學院研究所畢業(一九七八年),然後在同樣這所大學拿到博士學位(一九八五年)。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歷史、歷史學家與詩?論藍道弗.亨利.艾許詩中歷史『證據』的呈現。」他是在詹姆士.布列克艾德的指導下完成這本論文的,這段歷程想起來實在很令人喪氣。布列克艾德老覺得自己飽受挫折,也喜歡給別人挫折。(還有,他也是個緊迫釘人的學者。)羅蘭現在兼差任職的地方就是布列克艾德成立的所謂的「艾許工廠」(怎麼不乾脆叫「艾許榨取機」算了?凡兒曾這麼表示。)在艾許死後,他的妻子愛倫曾將他留下的許多詩作手稿捐贈給大英博物館,由此就發展出這座「艾許工廠」。艾許工廠的經費除了有倫敦大學的小額捐款,其他絕大部分都是由位於阿爾布開克的紐桑基金會提供金援,而莫爾特模.克拉波爾就在這個慈善基金會裡頭擔任理事。表面看來,布列克艾德與克拉波爾這兩個人似乎因為艾許的緣故而合作愉快,不過那可大錯特錯。布列克艾德認定克拉波爾根本心懷不軌,他一直想掠奪那些收藏在倫敦圖書館、所有權卻不在館方的手稿。克拉波爾之所以表現出如此致力協助、慷慨大度的模樣,其實不過就是想騙取擁有手稿者的好感與信賴罷了。出身蘇格蘭的布列克艾德認為,所有英國人的作品就應該留在英國、由英國人來研究。說來奇怪,一說起羅蘭,就會岔入布列克艾德、克拉波爾和艾許之間的愛恨情仇,不過只要羅蘭腦子裡想的不是自己和凡兒之間種種,他心裡最常想到的,確實就是身陷在這層關係中的自己。

《佔有:一部愛的浪漫傳奇(台版)》mobi,azw3下载:

 

支付 ¥8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7%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