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水手、秘密、間諜:歐內斯特·海明威的歷險記azw3,mobi這是一部有關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傳記作品。歐內斯特·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與普利策獎得主,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同時也是美國和蘇聯的「雙重間諜」。他在加勒比海駕駛自己的遊艇「皮拉爾號」偵察納粹潛水艇;在古巴指揮名為「騙子工廠」的線人網絡為美國搜集情報;與美國陸軍並肩作戰,並在歐洲的地面戰鬥中為戰情局獲得了解放巴黎的關鍵情報;同時他還是代號「阿爾戈」的蘇聯特工。
海明威或許沒有逐頁閱讀過那部小說,也沒有過多地考慮它隱含的意義,就停下自己的小說,為這部關於「國際縱隊的黃金時代」的小說撰寫了序言。他對雷格勒和第十二國際縱隊讚譽有加,雷格勒曾在第十二縱隊服役,海明威也常常到訪。海明威寫道,戰爭期間,那是他心靈的歸屬。縱隊的戰士們非常勇敢,幾乎始終充滿歡樂,因為那時他們認為共和國必將勝利,那是他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下载:《作家、水手、秘密、間諜:歐內斯特·海明威的歷險記azw3,mobi》
在线阅读:《作家、水手、秘密、間諜:歐內斯特·海明威的歷險記》
海明威接著寫道,在哈拉馬河(Jarama River)附近的山坡上進行的「唯一一次十分愚蠢、計劃和執行都毫無章法」的戰鬥令他憤憤不平,那次戰鬥大大削弱了該縱隊的力量。計劃和指揮戰鬥的那個人「後來在回到俄國後被槍決」,他對這一結局倒還滿意。海明威沒有提到那位指揮官的姓名,但那想必是共產主義戰士亞諾什·加利茨(Jaˊnos Gaˊlicz),海明威稱他是一位厭惡新聞記者的匈牙利人,還說他「當時就該被槍斃」。海明威又一次讓蘇聯人無功受賞,內務部不可能是因為加利茨無能而槍斃了他。相反,他之所以被槍斃,一定是因為他曾在西班牙服役,在斯大林偏執狂的觀點看來,這足以把他變成一個可疑人物了。
在《偉大的聖戰》的序言中,海明威還提到了蘇德條約。他的觀點與雷格勒大相徑庭。德國人認為斯大林首先不該放棄西班牙共和國,更不該犧牲共產主義理想,跟希特勒籤什麼戰術協議。海明威則相反,他願意相信斯大林是好意:「國際縱隊在西班牙戰鬥時,蘇聯可沒有跟希特勒簽署任何條約。只有當他們(蘇聯人)喪失了對民主國家的信心,才產生了(蘇德)盟約。」海明威對條約的支持讓讀者們大跌眼鏡,看似斷章取義的誤讀。但這確實是他當時的典型思維方式。他因為斯大林曾在1936~1938年支持共和國和國際縱隊而向後者致敬,並堅稱在慕尼黑協定之後,蘇聯獨裁者為了自保而別無選擇,外人無權為此對他橫加指責。
雷格勒似乎瞭解好友的想法,他說海明威基本上是個「不懂政治」的人。跟政治比起來,歐內斯特倒是更瞭解叢林法則。他更像個獵人而非政治家;他看待問題「黑白分明」,要麼生,要麼死。他不明白「現代獨裁者哪怕對童軍法則也沒有絲毫尊重」。 同樣,雷格勒曾在西班牙對一位更有同情心的蘇聯人說,海明威也不擁護西方民主,他贊同的生活方式,是在像非洲的高山或基韋斯特海域那樣的地方最充分地體驗生命。
其後幾個月發生的事件令人眼花繚亂。9月,德國入侵波蘭。法國和英國向德國宣戰,但對波蘭的遭遇卻無能為力;希特勒輕易便佔領了倒黴的鄰國,為斯大林根據兩國的條約佔領波蘭東部鋪平了道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許多虔誠的共產主義者目瞪口呆。11月,斯大林入侵鄰近的民主小國芬蘭。那是一種舊式的武力搶地,跟沙皇或羅馬皇帝的做法如出一轍。芬蘭人像大衛對戰歌利亞一樣反抗入侵,戰鬥一直持續到1940年3月。與此同時,英法兩國在重兵把守的法德邊界與德國開戰了。這就是1939~1940年冬天的所謂「虛假戰爭」(Phony War),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
1940年5月,當德軍攻破了比利時境內林木茂密、看似難以逾越的阿登森林(Ardennes Forest)時,虛假戰爭結束了。一隊隊坦克和機動部隊包抄了邊境的防禦工事,幾乎沒有遭遇什麼阻力就突破了盟軍的防線。希特勒用短短六週時間就佔領了法國,把英國趕出了歐洲大陸。英國,這個因為沒有支持西班牙共和國而遭到海明威最多批評的國家,如今只能以一己之力對戰軸心國,只能靠海外領地給予支持。新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決心一戰到底,但英國的前景卻很糟糕。很多美國人懷疑它根本無法戰勝希特勒,懷疑美國是否應該予以支持。蓋爾霍恩就和許多人一樣,認為「英國似乎總算要為西班牙和捷克、波蘭和芬蘭付出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