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mobi,azw3。在《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中,劉仲敬透過巴爾幹地區十個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分析「大民族主義」如奧斯曼主義、大希臘主義及斯拉夫主義的失敗原因。
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國別史,而是劉仲敬以其獨特的「民族發明學」視野,深入分析巴爾幹地區的一部「民族發明史」。劉仲敬也認為清帝國解體之後的東亞,正遵循類似的軌跡而演化,在民族發明學的意義上處在演化到一半的半成品階段。巴爾幹諸國被發明的歷史路徑,真的預演了東亞/諸夏的未來嗎?
新發明出來的白話希臘語企圖讓「十八省」的居民都能夠同時使用,結果卻仍然是一種書面語言,只有受過學校教育的人才能看懂,沒有受過學校教育的阿公阿婆仍然是聽不懂的。布加勒斯特的阿公阿婆和雅典的阿公阿婆彼此之間講的方言是沒有辦法溝通的,特別是布加勒斯特人的蠻族成分比雅典人多,而雅典人當中各種阿拉伯人、敘利亞人的成分又要比布加勒斯特人多。但是通過科萊斯和里加斯這些人發明出來的共同的白話希臘語,他們就可以在書面這個層次上溝通了。口頭上溝通不了,這是梁啟超和胡適也同樣解決不了的問題。無論如何,事情就只能這麽辦了。他們拿著白話希臘語作為自己的文化武器,拿著「希臘民國憲法」作為自己的政治武器,在一八二一年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希臘辛亥革命」。
「希臘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是在瓦拉幾亞的布加勒斯特(也就是今天的羅馬尼亞的首都,當時只是相當於是武昌和長沙這樣一個省會的布加勒斯特)打響的,布加勒斯特起義建立了「希臘民國」。希臘民國的革命英雄很多都是瓦拉幾亞人和摩爾達維亞人,而不是今天的希臘人。當然這些人在當時還沒有想到要發明羅馬尼亞民族,所以也是理直氣壯地、像黃興和宋教仁那樣認為我們也是「中國人」的。希臘獨立戰爭的各路將領中,有一路是當時還沒有發明出來的羅馬尼亞、當時的瓦拉幾亞的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和亞歷山大.伊普斯蘭提斯[13],還有一路是今天被發明成羅馬尼亞、在當時只是摩爾達維亞的米哈伊爾.蘇特佐斯。
希臘各路民軍在巴爾幹各地起事,但是打得最艱苦、貢獻也最大的還是布加勒斯特的瓦拉幾亞民軍。瓦拉幾亞民軍不僅因為他們畢竟還是沾染了一部分土司的遺產,比較彪悍善戰,不像是今天保加利亞、當時羅馬尼亞行省腹地中長期習慣郡縣地帶的農民那樣軟弱、不能打,另一方面,他們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於鄂圖曼帝國的幾個邊疆要塞,容易接受來自俄羅斯和奧地利的援助,所以他們最先發難,同南下鎮壓的清軍(對鄂圖曼帝國來說就是北上鎮壓革命的鄂圖曼帝國軍隊)作戰,打得最努力。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是最先犧牲的一批。
而且各路起兵的民軍也正如辛亥革命起兵的民軍一樣,他們內部也是不和的。大都督是人人都想做的,而誰該做大都督、誰的功勞最大也是一個扯不清的事情。陳其美和李燮和為了爭上海都督,差點要打起來。陳其美和陶成章為了爭都督的職位,結果陳其美派蔣介石去刺殺了陶成章[14]。瓦拉幾亞民軍的情況也是這樣,兩位重要的革命領袖──弗拉迪米雷斯庫和伊普斯蘭提斯不和,最後弗拉迪米雷斯庫被伊普斯蘭提斯手下的人給刺殺了。當然這是現代實證主義史學家的看法。這件事情像民國初年的宋教仁遇刺案一樣,也是希臘歷史和羅馬尼亞歷史上的千古疑案,至今沒有一個確定的解答。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