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mobi,azw3。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瑞典當代哲學家、瑞典科學院院士艾莎.威克福斯, 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指出當代知識所遭遇的威脅, 並為讀者提供反擊所需的思想工具。
另類事實,Alternativa fakta /Alternative Facts,名詞。 意指對於事實的另一種描述,而這通常不是真的。
「另類事實」一詞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某種)象徵。它源自對二○一七年一月二十日川普就職典禮群眾規模的爭論。川普的新聞祕書史派瑟(Sean Spicer,僅當了六個月的白宮發言人)宣稱當天的觀眾是華盛頓特區總統就職典禮史上最多的一次。但證據會說話。二○○九年歐巴馬就職典禮的歷史照片顯示,那場活動的出席群眾規模明顯大得多,統計數字也證實當天售出的地鐵票多了很多。當史派瑟說法有誤的情況漸趨明朗,人們開始納悶他(身為白宮新聞祕書!)怎麼會質疑顯而易見的事實。總統顧問凱莉安.康威(Kellyanne Conway)在電視上發表了一段後來備受討論的陳述:史派瑟不過是呈現了另類事實。
這個對事實置之不理的不負責任舉動令我憤怒。我認為哲學家貢獻所學的時候到了,本書就是我的棉薄之力。我想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試著理解知識遭遇的威脅,並提供反擊所需的工具。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出發,著重於理解知識的內涵,為什麼真相得來不易,以及為什麼另類事實並不存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然而,本書也著重於理解為什麼人類這麼容易聽信謊言,以及一些會導致我們對既有知識置之不理的心理機制(第三章)。這些心理機制是我們的內部敵人。它們讓人陷入偏頗的、情緒化的思考模式,而且和知識的外部敵人進行危險交流——在具有毒性的信心混淆操弄之中,和有意識的謊言、假新聞與政治宣傳乳化成一片混濁(第四章)。關鍵在於,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眼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傷害。學校無疑扮演要角,但不幸的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學校的能力不足以回應知識所遭遇的威脅。西方世界的學校如今充斥關於知識本質與批判性思考的錯誤觀念,無法建立對不實資訊的適當防禦(第五章)。我在最後一章討論該怎麼對付知識的敵人。把眼前的現象稱為這個時代最嚴峻的挑戰絕非言過其實,而我們都有義務盡一己之力,幫助時代度過難關。
各位要知道,知識很重要。人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信仰,這點毫無疑問。但假如你相信自己想相信、渴望成真的事情,而不是相信有憑有據的事情,你無法獲得知識——而無知是得付出代價的。反疫苗運動正導致麻疹擴散至歐洲各地:二○一八年接獲通報的紀錄案件有六萬件,其中造成七十二人死亡,擴散速度在二○一九年足足加快了一倍。這一切完全沒有必要發生。白宮裡否認氣候變遷的人使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為地球帶來可怕的後果。而研究顯示美國總統選舉的決定因素,很可能就是假新聞,畢竟假新聞幫助川普在希拉蕊與他僅有些微差距的那些州獲勝。[1]
這一切當然不是因川普而起——因此也不會隨他而結束。不過,他是後真相時代的化身,我們可以從他身上看到所有構成後真相時代的元素。他對知識的漠不關心令人訝異,他不在乎自己決策背後的事實根據,而且不斷地任命欠缺職務專業的人管理各個領域。他和威權領袖結盟,像是普丁和奧班(Orban,按:匈牙利總理),而且將知名媒體稱為人民公敵(列寧最先使用的說法)。他喜歡陰謀論,和疫苗懷疑論者眉來眼去——而且他經常親自散播謊言或用其他方式誤導民眾。情況並未隨著時間過去而好轉。《華盛頓郵報》持續從旁記錄:上任第二年期間,他每天平均發表一六.五個錯誤或誤導性的陳述,相較之下,第一年「只有」五.九個。截至二○一九年十二月,川普在總統任內累積的謊言和誤導性主張已經超過一萬五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