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們的征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mobi,azw3絕大多數底層打拼者在摸爬滾打中沒沒無聞度過一生,但在急速變遷的時代裡,有些人的個人特質會突然與時代產生共振,從而脫離既定的人生軌道。本書所描述的從事社會運動的女性,就是此類敘述的典型例子。中國女性向來在社會運動中扮演二線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本書描寫女性主要為五組人:她們分別是代表八零年代知識分子、劉曉波同屆博士生的艾曉明;以自組川震NGO為開端、懷有作家夢的下崗女工寇延丁;以俠氣集結網路人馬、以行動快閃為號召的包租婆王荔蕻;以驚人作風從網紅跨界社運、並聯結女權NGO的葉海燕;以及以王峭嶺為核心、「七零九大抓捕」中被捕律師們的妻子團。
不久前的二◯◯二到二◯◯三年,中國自上而下推動文化體制改革,體制內媒體進行市場化試點,被視為中國新聞和出版行業的「鬆綁」信號。最標誌性的是,二◯◯三年,廣東的體制內媒體《南方都市報》曝出大學生孫志剛因強制收容遣送致死案,事件在網路持續發酵,進而引發社會精英上書中央,收容遣送制度很快遭到廢除。媒體、網路和社會精英相互配合推動公共政策改變的模式自此被固定下來,二◯◯三年此後被市場化媒體譽為「公民維權元年」。
下载:《她們的征途:直擊、迂迴與衝撞,中國女性的公民覺醒之路mobi,azw3》
「孫志剛事件」之後的兩年,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每年增長超過二千萬,到太石村事件發生時,中國網民數量剛剛破億。此時的中國民間充滿信心,認為自己的努力可以自下而上改變社會,人們並不打算因為一兩個事件的挫敗就改變想法。
從二◯◯三到二◯◯五年,具有網路和社會影響力的大小事件層出不窮,被認為是「孫志剛事件」秋後算帳的「南方都市報案」、盲人維權者陳光誠控訴發酵的「臨沂計生案」、湖南女子死於非命所引發的「黃靜案」……等等,不一而足。民間長久壓抑的公共參與和公共討論需求正值爆發期,期待著代表性的人物和聲音。兼具資深知識精英和體制內主流身分的艾曉明,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
參與過「孫志剛事件」和「黃靜案」後,艾曉明被《南風窗》雜誌授予「為了公共利益良知獎」,緊接著被《東方女性》雜誌選為「最有影響十大人物」之一。太石村驚魂,更讓她真正被民間抗爭者視作了「自己人」。
太石村襲擊事件過去兩個月後,一篇以艾曉明為主角的人物報導出現在網路上,據說它本應印刷在《新京報》的書評版面,卻被臨時撤下,換成了廣告,儘管如此,並沒有妨礙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
報導在一開頭就列舉了艾曉明五個跟體制相關的頭銜,全篇未提太石村襲擊,但艾曉明得以在其中講述太石村民的狀況和願望。文章也提及她對孫志剛事件和黃靜案的介入。艾曉明在文章中表白:「學者首先是一個人,是一個公民,對公共事務應該有一個寬廣的視野,有一個關注的態度。」
報導有一個正當其時的名字:「衝出書齋,奔向田野」。
注意到艾曉明的不僅有活躍網民和市場化媒體,也包括早已被排擠到社會邊緣的異議分子。中國最知名的異議者劉曉波,在艾曉明遇襲的第二天便透過海外網站發文表達對艾曉明的聲援,他在那幾年多次撰文提及艾曉明,將她視為體制內知識分子支持民間運動的新銳。但劉曉波的文字在充斥審查的中國互聯網上無法傳播,二◯◯五年的中國網民要嘛不知道這個八◯年代如雷貫耳的人物,要嘛就算知道卻也當是個遙遠的神話,因為許多人以為他早已流亡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