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河三千年mobi,azw3。恒河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堪称印度的灵魂。
本书是英国记者马凯的最新著作,全方位讲述恒河与现代印度的关系,包括恒河对该国的历史、宗教、文学、政治以及环境的影响等。
我们将追随作者的脚步,倾听他的追问,共同直面一个残酷而又荒谬的印度悖论:印度教教徒是如此敬畏崇拜恒河,却为何又如此不加节制地污染甚至侵害他们至爱的民族之河呢?
本书的写作完全出于偶然。2012年的雨季,我们全家搬到德里才两天,我在车门里发现了一本地图册,里面有个令人既费解又着迷的符号:在印度北部中心的亚穆纳河旁边,画着一个红色的圆圈,圆圈里有个小小的帆船图案——这是游艇码头或者游船俱乐部的全球通用标志。我热爱船只,可我很难相信在这条河里能驾船航行。这条河不仅远离海洋,而且众所周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虽然流经现代化的德里,但是这里的人几乎都不在意。
可以说,我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碰到的人都没有听说过德里有游船。不过,一张印在《印度斯坦时报》上的老照片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亚穆纳河上周末游船的盛况,这又勾起了我的兴趣。几个月后,我终于找到了地图上标志的那个地点,通往那里的道路位于德里南部奥卡哈工业园区中,但是道路的名字仍然是“游船俱乐部路”。我在那儿惊讶地发现了一幢保存完好的建筑和花园,就叫作“国防服务公司游船俱乐部”。在草坪的另一头,临河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小划艇。这样的景象真是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小船显然已经被弃置了。管理员证实了我的想法。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赫然呈现在俱乐部的门前:一条曾经的河流已经变成了臭气熏天、浮沫翻滚、漆黑肮脏的河沟。亚穆纳河是恒河的大支流之一,在印度的神话与绘画中,在历史的记忆深处,它常常被描绘成自然的天堂。那里莲花盛开,鱼群穿梭,乌龟徜徉。牧牛神克里希那在岸边欢快地吹着牧笛,身旁围拢着一群牧女,心怀仰慕地追随着她们的主人。可如今,这位蓝色皮肤的天神一定会对这里避之不及。在亚穆纳河抵达德里之前,几乎所有的河水都被改道用以灌溉或满足首都的城市用水。这条河向下流经马图拉,流向阿格拉和泰姬陵,也就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的沙贾汗国王为了纪念爱妻穆塔兹而建造的著名陵庙。到了旱季,河道中流淌着的都是德里2500万居民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奥卡哈河位于德里的下游,这段河道尤其污秽。残存的河水拍打着堤坝,卷起一堆堆巨大的泡沫。黎明时分,这些白色的浮沫显得突兀而离奇,映照着橙色的晨曦,像轻盈的冰山,在乌黑油腻的河面上随意漂浮。情况最糟的时候,奥卡哈河流域的河水中充斥着人类的排泄物,其粪便大肠杆菌的数量几乎达到印度洗浴用水标准所规定的最大值的50万倍。
我在想,如果这些污物流入恒河,恒河会变成什么样?即便像我这样刚来印度不久的英国人也知道,恒河是一条神圣的河流,在历史与文学中久享盛誉。她比亚穆纳河更为出名,在印度当地的语言中被称为Ganga。时至今日,她在印度的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她是印度的母神,拥有独特净化作用的圣水可以救赎众生,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将她的圣水封存在瓶罐中以备祭拜时使用。印度人希望在恒河岸边焚烧遗体,再将骨灰虔诚地抛撒到河水中。就连印度1947年脱离英国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理、世俗领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也曾要求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撒入恒河,并称“印度悠久文化与文明的象征,变幻不定,长流不息,却永远是那一条恒河”。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