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歡離合四十年──白崇禧與蔣介石(中)mobi,azw3本書是白崇禧將軍之子──名作家白先勇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協力寫作而成。兩人網羅海內外龐大歷史文件、人物傳記等,秉持公正客觀的「信史」態度,讓歷史發聲,從白崇禧與蔣介石兩人的戰略謀劃,剖析成敗關鍵,使無可辯白者、諉過者,在史料中現真身,大白於天下。
1949年,桂軍全軍覆沒,桂系上將白崇禧倉皇赴台,自此遭受政治打壓,特務日夜跟監,直至1966年病逝於松江路寓所,奉獻一生才智捍衛中華民國的白崇禧將軍,至死仍背負著蔣氏政權加諸於身的各種冤罪錯怪。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二日晚間,派赴東北四平街督戰的白崇禧,由前線趕回南京,參加蔣介石官邸的軍事會報,報告當前戰況。
會議結束後,白崇禧呈交給蔣氏一份「意見報告書」。報告書共八頁,寫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政治部用箋」上,由白氏前一晚親自以鋼筆繕就,全文共一千四百餘字,有幾處增補塗改。
通篇文字,流露出一種「時不可再」、良機稍縱即逝的急迫感:國軍於四平街一戰大獲全勝,擊潰林彪部共軍,「倘能一鼓掃蕩,不難根絕,若予以喘息機會,任其利用山岳地帶及裹脅伎倆,並獲得北滿豐富資源,及與外力成犄角之勢,則東北前途恐將不免釀成南北朝之局勢。」因此,要解決東北問題,「必須另籌有效辦法,下最大決心,在最短期間,謀徹底解決。」
白崇禧在報告中建議:在軍事上「立即編組民間武力」,「為爭取時機」,迅速選派幹員過松花江,收編東北偽軍,掩護黨政發展;並求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瀋陽兵工廠生產。行政方面,「東北各省市主席市長人選,應立即調整,選忠勇堅貞、具備軍事知識、適於處亂應變之人員充當。」財政方面,一切舉措,都應以「爭取時機」為著眼,不能拘泥於普通法律程序,「以免貽誤事機」。最後,蘇聯及中共在東北發行的各種貨幣票券,「應立即停止使用」,改為就地印製流通券,作為替代。
這份報告,是在軍事上獲得重大勝利之後,對東北提出的緊急建言。通篇提到「時機」、「立即」、「以免貽誤事機」等時效字眼,共十二處,顯示國共東北戰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白崇禧為何與東北戰事發生關係?白在關鍵時刻提出的建言有沒有被蔣採納?東北國軍從此時的大獲全勝之局,又怎麼會落得兩年半之後的滿盤皆輸?一切都須回到抗戰勝利時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