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利堅:美國的建國理念及其歷史反思epub,azw3电子书。自由?平等?民主?哪個是美國的立國理念?以上皆非,美利堅合眾國最重要的本質是「共和精神」!《國父的真相》作者,美國早期史、革命史權威高登.伍德新作「共和主義」是認識美國本質的法門,「民主自由」是理解美國如何行動的鑰匙。
美國革命爆發於1775年4月19日,文學家愛默生稱這天,「全世界都聽到了一響槍聲」,牽動世界各地王公貴族的敏感神經。因此,美國革命不是發生在歐陸之外、文明邊陲的一小樁叛亂事件,而是深刻影響歷史進程與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书名: 打造美利堅:美國的建國理念及其歷史反思
格式: AZW3, EPUB
美國革命的修辭與現實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一代史家對美國革命做的研究工作,那也許就是「將美國革命視為一場智識運動」1。這是因為在美國革命史的撰述方面,我們如今所在的階段完全是以那些革命家的思想,而非他們的社會、經濟利益作為研究分析的焦點。像這樣著重於「理念」的探討,其實並不是什麼新做法,而且我們想要理解美國革命的嘗試,事實上幾乎從一開始就都已經具有這個特點。在塞謬爾.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和哈羅德.拉斯基(Harold Laski)筆下,這個時期是西方政治思想史最為豐碩的時期,僅次於十七世紀那數十年的英國革命時期;因此,歷史的撰述無論在哪個階段,都不可能對此時期出現的種種理念略而不顧。
不過,始終很吸引史家的,並非只是這次革命本來就很重要的理念——那些「偉大的自由原理」。3除此之外,美國革命本身的性質很不尋常,一些情形乍看下難以理解,一直需要被解釋,這也迫使所有美國革命的詮釋者(包括參與者本身),不得不著重於其明顯的智識性及其在西方歷次革命中的獨特性。二十世紀前半葉曾經有種做法主導了歷史寫作,那就是詮釋者極力想要貶低美國革命出現的種種理念的重要性。若將前述這種做法放在美國革命史撰述學(Revolutionary historiography)脈絡下來看,如今已成為一種異常,是一種以社會經濟決定論解釋美國革命的短暫偏離正軌。史家從這種詮釋方法撤退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之久。大約從二戰結束後,我們開始目睹史家重新堅認信念(beliefs,尤其是表現於憲政原則的信念)在解釋美國革命的獨特性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美國人的思想和原理藉由心懷理念的史家之手,終於收回了前一代關注物質主義的史家在社會結構中尋找的解釋力(explanative force)。
確實,我們重新開始堅持理念在解釋美國革命方面的重要性,這樣的堅持如今已達到前所未有、最完整而精密的程度;相較之下,前一代行為論史家(behaviorist historians)那種社會經濟的取徑就更加顯得異常。然而詭譎的是,也許正是因為對美國革命諸般理念之解釋力的執著變得這麼強烈、精進、性格鮮明,上一代史家原已失效的社經取徑反而又開始顯現吸引力。換句話說,我們在美國革命史的寫作上可能已經來到理念論(idealism)和行為論(behaviorism)相會的關鍵時刻。
……
所以,一七八七至八八年間的美國,真正的多元主義者,真正美國政治之前途的先知,是反聯邦黨人,不是聯邦黨人。反聯邦黨人不僅僅只是預見一個容納各種人、相互衝突之利益的美國政府,甚且根本就是為之背書。不過他們並沒有如同聯邦黨人那樣,提供公正無私的裁判或機制來仲裁,調節各方互相衝突的利益。他們和那些後來在共和黨內繼承他們的人,都引用傑佛遜的想法,假設「每個人都以其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樣最能夠促進公益。」
對於著名建築師兼工程師班傑明.拉托布(Benjamin Latrobe)等眾多仕紳而言,早至十九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期間,他們都不認為芬德利及反聯邦黨人已經輸掉了這場鬥爭。一八○六年,拉托布向菲利普.馬捷(Philip Mazzei)解釋說:「我們那些進入各州議會以及全國議會的代表,都是由沒有讀過書的多數選出來的。」
譬如,我們從費城及其周邊送進議會的人就沒半個文人。有一個是律師,但沒有什麼名氣。有一個是很優秀的數學家,但是他當選之時是銀行的職員。其餘的都是一般的農民。另外一個郡選出了一名鐵匠,河的對岸選出了一名屠夫。我們的議會沒半個優秀人才。事實上,優秀人才反而會讓人不信任。人生活的經驗並不鼓勵人信任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