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蒐羅歷史長河中意義重大的文件原樣或現存最早的版本,從流傳數世紀之久、現今各國領袖人物依然引為參考的《孫子兵法》,奠定民主基石的《大憲章》、激起無數革命的《共產黨宣言》手稿,到達爾文用來簡略解釋「天擇說」的草稿、納粹正式有計畫性地展開猶太種族滅絕的《萬湖會議議定書》,這些文件在世界歷史的進展扮演戲劇性的角色,也形塑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及對歷史的追尋。
除了官方的「憲章」及「條約」外,本書也收錄了許多有趣的文件,包括:阿波羅11號飛行計畫書、蘋果電腦正式成立的文件、促成DNA發現的凌亂草稿、第一通電報、佛洛伊德《夢的解析》的注記,以及喬治‧歐威爾《1984》小說充斥修改墨痕的打字稿。
犍陀羅佛教原稿
Gandharan Buddhist Texts
於阿富汗東部沙漠出土的佛經係於2,000年前書寫在樺樹皮卷而成,為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佛教文獻,也是源自南亞的文獻典籍中歷史最悠久者,可說是印度佛教的死海古卷。
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喀什米爾及阿富汗東部的古印度,曾有一個犍陀羅王國(Gandhara)活躍於西元前6世紀至後11世紀之間,王國由多民族組成,是印度、伊朗和中亞諸文明交會之地。犍陀羅的影響力在西元前100年至後200年左右達到高峰,來自印度的佛教信仰由此傳入中國和其他地方。王國後來雖遭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征服,但依舊是印度文化和西方世界的交流重鎮,成為哲學、藝術和商貿流通往來之地。
距今約2,000年前,一些佛教僧侶將寫在樺樹皮上的經卷捲起來塞入圓形陶土罐,再將陶罐埋在沙漠土堆裡,這麼做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抄製好新版本的經文,故將不用的舊版佛經供奉於「窣堵波」(stupa,即佛塔)。佛教信奉茹素和不害群生的理念,因此僧侶以樺樹的內層樹皮取代獸皮,他們將樹皮壓平後黏在一起,製作成可以在上面用筆墨寫字的樹皮卷。
大英圖書館於1994年取得13卷此種寫於樹皮上的犍陀羅佛教原稿,考據發現為1世紀中葉以佉盧文字(Kharosthi script)和犍陀羅語寫成的抄本。雖然古卷的確切來源仍待釐清,但推測應來自今阿富汗東部的賈拉拉巴德市(Jalalabad)附近的哈達(Hadda),此地在古代是受希臘化文明影響的希臘式佛教(Greco-Buddhism)中心。古卷最有可能於1世紀中葉塞迦人(Saka,即西徐亞人)統治犍陀羅期間寫成,是目前發現歷史最久的佛教經文,也是以印度-雅利安諸語(Indic language)撰寫的手抄本中最古老者。
考古學家陸續發現其他樺樹皮古卷,學者投入研究的古卷數目至今已增加至76卷,其中一些和其他殘片分別藏於華盛頓大學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挪威史柯源私人收藏(Schøyen Collection)、平山郁夫私人收藏(Hirayama Collection)、林寺嚴州私人收藏(Hayashidera Collection)和法國國家圖書館。
許多卷手稿仍有片段可供辨讀,內容為各種不同的佛教經文,目前已譯出部分佛法教義以及通俗詩偈,包括《犀角經》(Rhinoceros Horn Sutra)和《無熱惱池偈頌》(Song of Lake Anavatapta)。
自從被尊稱為「佛陀」的悉達多.喬達摩(Siddhartha Gautama)在菩提樹下冥思悟道並創立佛教,如今世界上約有5億人自認是佛教徒,而拜這批佛典手稿所賜,學者得以從不同的新角度探究早期印度佛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