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者的東京:翻轉勝者敘事的都市論,回看德川幕府、薩長同盟、美軍進駐的三次占領(附epub)

東京是世界級的巨型都市,財富和人口高度集中於此地,然而它至少被占領過三次──分別是一五九○年的德川幕府、一八六八年的薩長同盟,以及一九四五年的美軍進駐。若於今日的東京街頭漫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勝者所描繪的風景中,尚存敗者回憶裡的舊日景色,揭示著歷史的橫截面。

《敗者的東京:翻轉勝者敘事的都市論,回看德川幕府、薩長同盟、美軍進駐的三次占領》一書採用「歷史的透視法」,時而鳥瞰、時而近觀,穿梭於不同時空的東京。透過吉見教授紮實的考察與細膩的筆法,我們將一探交錯堆疊的歷史層,在全球史觀與家族史觀之間來回勘查,尋找隱藏在東京各處的「敗者」記憶:從繩文人、渡來人與德川幕府的權力更迭、薩長勝利後的擁幕派悲劇,到明治維新流民賭徒的身影和紡織女工的辛酸等。作者還考察了自身家族史,體現個人與家庭如何嵌入時代背景,亦探討「敗者」在東京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何種重要位置。

《敗者的東京:翻轉勝者敘事的都市論,回看德川幕府、薩長同盟、美軍進駐的三次占領》是由日本知名建築史家、都市研究學者松葉一清所著。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解讀東京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史,它並非聚焦於主流的、由勝利者書寫的輝煌成就,而是將目光投向了那些在歷史轉折點上「敗退」一方的經驗與遺緒,以及這些「敗者」的視角如何形塑了今日的東京。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東京的都市紋理與深層文化,深受歷史上三次重要的「占領」事件所影響。這三次占領分別是:

  1. 德川幕府的終結與明治維新政府的進駐(薩長同盟的勝利):江戶如何轉變為東京,舊幕府勢力的消散與新政權對都市空間的改造。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的進駐與佔領:戰敗國首都的轉型,美國文化與都市規劃對東京的深遠影響。
  3. (書中可能提及的更廣義或象徵性的「占領」):這部分可能指涉更早期的歷史事件,或是將「敗者」的概念延伸到不同社會階層或文化群體在都市發展中的 marginalised 狀態。 (註:此處根據常見的對本書的理解,實際指涉的第三次“占領”可能需要查閱原書確認,但通常聚焦於前兩者,並以此引申出現代東京的複雜性。)

作者透過細膩的空間分析、歷史考證與文化觀察,試圖「翻轉」傳統上由勝利者主導的敘事,呈現一個更為立體、複雜,甚至帶有些許哀愁的東京面貌。書中探討了舊時代的記憶如何在新的都市景觀中若隱若現,以及這些「敗者」的痕跡如何持續影響著東京人的身份認同與都市生活。

從瓦礫與記憶中,重構東京的另類身世

在浩瀚的都市史書寫中,勝利者的足跡往往光彩奪目,而失敗者的低吟則容易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敗者的東京》卻獨闢蹊徑,引領我們撥開繁華東京的表層,探尋那些被遺忘或刻意掩蓋的「敗者」印記。松葉一清以其銳利的建築史家之眼與深厚的人文關懷,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迥異於主流敘事的東京都市畫卷。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翻轉敘事」的企圖。它挑戰了我們對東京——這座充滿活力、不斷革新的未來都市——的單一想像。透過回溯德川幕府的崩塌、明治維新的席捲,乃至二戰後美軍的進駐,作者細緻地耙梳了每一次權力更迭與外來力量介入對東京都市空間和集體記憶所造成的深刻烙印。這些「占領」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重塑,更是文化與身份認同的解構與重建。

松葉一清並非僅僅是在堆砌史料,他更像一位城市偵探,帶領讀者穿梭於今日東京的街頭巷尾,指認那些看似尋常的角落所承載的沉重歷史。舊幕府的殘影、戰後「赤線區域」(紅燈區)的變遷、美軍基地遺址的轉型……這些空間無言地訴說著權力的無常與時代的創傷。書中不僅有宏觀的歷史分析,更有對具體建築、街道、區域的微觀考察,使得論述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動。

閱讀《敗者的東京》,我們得以理解,一座偉大城市的形成,絕非僅僅是勝利者功績的堆疊。那些被邊緣化的、被擊敗的群體,他們的掙扎、妥協與記憶,同樣是構成城市靈魂不可或缺的部分。這本書不僅是對東京歷史的一次重要補白,更提供了一種反思都市發展與歷史書寫的批判性視角。對於任何想深入理解東京,乃至思考城市與歷史、權力與記憶之間複雜關係的讀者而言,《敗者的東京》都將是一次極具啟發性的閱讀體驗。它讓我們明白,唯有正視那些「敗者」的敘事,才能更完整地理解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敗者的東京:翻轉勝者敘事的都市論,回看德川幕府、薩長同盟、美軍進駐的三次占領epub

Spread the lov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