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kindle版mobi,azw3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书名: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文化艺术领域的冷战,真正令人恐惧的,在于它制造了虚假的现实。揭示美国文化冷战的开创之作,此书曾获得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奖,一个英国人写的美苏冷战) 作者: 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 书号: 9787512512603 格式: AZW3 出版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obi,azw3(文化艺术领域的冷战,真正令人恐惧的,在于它制造了虚假的现实。揭示美国文化冷战的开创之作,此书曾获得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奖,一个英国人写的美苏冷战)本书原名《谁承担后果——中央情报局与文化冷战》,其实也可视为美国文化冷战史,因其所描述的时间跨度起自二战结束直 至苏联解体,史料丰富翔实,从正文后所附的注释和资料来源即可见一斑。作者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是一位居住在伦敦的文献纪录片独立的制片人。她从开始研究到成书,历时七八年,辗转各地,查阅大量资料,遍访尚在人世的当事人,可见其态度之认真。由一个外国人来写美国,大概较少偏见与局限。

本书通过作者的详尽论述,读者会看到美国为进行这场特殊的战争,耗费了多少金钱,网罗了多少人才,费了多少心计进行策划和组织,涉及多少不同的文化艺术种类,又有多少世界名流卷入其中。透过这些触目惊心的论述,我们不难体会到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冲突确实根深蒂固,并可以进一步认清当今一些美国人,尤其是决策者和政客仍摆脱不掉冷战思维的本质。

威廉·多诺万(William J. Donovan),美国战时情报机关的首脑,曾讲过一句名言:“如果斯大林愿意帮助我们打败希特勒,我就愿意雇用他,给他发工资。”现在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德国人显然“已经成了我们的新朋友,而救星俄国人却成了敌人”。在亚瑟·米勒看来,这是一件“非常可鄙的事。在我看来,在此后的年代里,把善恶标志从一个国家身上撕下来,贴到另一个国家身上,道德这个概念已被从世界上抹去了,哪怕这仅仅是理论上的道德。上个月还是朋友,这个月却突然成为敌人,这还有什么善恶是非标准可言?在希特勒死后的8—10年间,世界上各国分化改组,重结同盟,这期间对道德这个概念采取了一种虚无主义的、甚至是一种无聊的玩笑态度,这已成为国际文化的标志。”

当然,反对苏联是有着充分理由的,因为它正从寒冷的天气中以极快的速度步步逼近。1月份在波兰,共产党人上台执政;在意大利和法国,传言共产党人要发动政变。苏联的战略家们利用战后欧洲普遍的不稳定局面,抓紧时机向西推进。斯大林政权干劲十足,而且富于计谋。这个政权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和顽强精神,以及其丰富的想象力,都是西方各国政府难以望其项背的。苏联部署了一支以非常规武器装备起来的部队,渗入欧洲人的意识,软化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倒向苏联。苏联开辟了广泛的战线,有些是新的,有些则是威利·芒曾伯格(Willi Munzenberg,克里姆林宫战前秘密宣战的高手)1940年去世后中断现在又恢复起来的。工会、妇女运动、青年组织、文化机构、新闻出版界等等都成为他们进攻的对象。

苏联在利用文化作为政治攻心战的工具方面可谓行家里手。在冷战开始后的最初几年里,他们把文化作为政治工具的主要形式,曾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由于苏联缺乏美国那样的雄厚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又不具备核力量,于是斯大林政权就集中力量,要在“争取人心”的斗争中打一个胜仗。尽管美国在新政时期在文化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在进行国际文化战方面却毫无经验。早在1945年,一位情报官员就预见到这种非常规的战术,而苏联现在正在采用这种战术。这位情报官员曾给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写过一份报告,其中有这样的话:“在国际上施加压力,既有‘和平方式’,也有‘好战的方式’。原子弹的发明使两者之间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重点将有所转移。我们应该预见到‘和平方式’的分量显然将会加重。我们的敌人将更加放手地进行攻心战,对我们进行颠覆、破坏和施加……压力,而我们也只好甘心地承受他们的侮辱。我们极力想避免战争悲剧重演,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充分利用和平方式。在战争爆发之前瓦解敌人意志的时期、在战争已经爆发的时期以及战后控制局势的时期,‘和平方式’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obi,azw3》下载:

 

 

支付 ¥10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8%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