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mobi,azw3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mobi,azw3电子书。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略多於香港的一半,人口五百四十多萬,不及台北加新北。然而,它卻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航運、貿易、金融、教育中心。全球每年有一半的海上貿易從新加坡旁邊的麻六甲海峽通過,其港口每年經手約五億噸的貨運。作為美國重要的商業與戰略夥伴,新加坡在2012年吸引到的美國直接投資高達1160億美元,是對中國的兩倍,對印度的五至六倍。以城市而論,新加坡的經濟實力排名全球第六,而人均GDP排名第二,僅次於紐約。《金融時報》稱它為「東方的蘇黎世」,《經濟學人》將其整體經商方便性評為全球第一。

赤道的叢林沼澤不太可能孕育出世界級城市。在新加坡之前,熱帶地區不曾出現過全球城市;在此之後亦仍無來者。廣大的馬來世界不僅種族種類繁多,地理亦十分廣袤,從歐亞大陸塊最南端展延開來,跨越分布極廣的印尼群島。新加坡島只是這片廣大世界的渺小一點。一千年前,新加坡島上和沿著麻六甲海峽其他地方的少數早期居民,發現這片溫暖的熱帶水域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從珊瑚礁、沙灘和退潮後在岸邊礁石上留下的水窪,提供許許多多糧食來源。另外,在小溪和河流入海口的鹹水潟湖,散布著紅樹林沼澤和泥灘。本地緩緩流動的潮汐和潺潺流水,與風力相互作用,持續不斷地供應生生不息的海洋生態。

在航海的輔助工具出現之前,當沿海船員小心翼翼地穿過點綴著沙洲和島嶼的淺水區時,會發現沿岸的紅樹林有無數隻螢火蟲在夜晚中閃爍,引導著他們。由於礁石可能會撞壞船身,這航段需要高超的操作技巧。正如我們從二○○四年印度洋大海嘯了解到,紅樹林保護著海岸線的根基。在二○○四年這場大災難中,高度開發的海濱和沿海地區遭受的損失遠超過那些相對未經斧頭或推土機拓墾破壞過的地方,這些地方還有紅樹林簇擠在大海邊緣,猶如起了防波堤作用。

早期,駕駛帆船通過六百英里長的麻六甲海峽可能需要一個月時間,視風力方向強弱而定。季節性的風暴對海員是個威脅。本地區重大的天氣現象,也就是所謂的「蘇門答臘颮線」(Sumatras squall line),是一種突如其來、短暫又強烈的對流,它夾雜著一連串的強風與雷雨,發生在三月至十一月之間,對於小型船隻而言特別危險。熱帶的傾盆大雨和狂風大作,使得早期的居民有時候生活相當不便。不過,至少他們從不知道嚴寒滋味……

移民與國家認同

今天新加坡政府擔心受過高等教育的老百姓不願生育,而且新加坡在政府鼓勵的狀況下造成人才外流,不利國家發展。今天住在國外或在國外工作的新加坡人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三。就一個迷你國家而言,這是一個警訊。[60]許多人出國留學,但問題在於有些人學成後不回國,留在美國、澳洲或其他英語系國家。

在國際上,這是不尋常的現象,因為通常是低度開發國家才會人才外流。滯居國外的人經常是受過高等教育且政府不願失去的人才,這個事實導致政府更加關切人才外流的問題。李光耀對此相當煩惱。每年約一千名優秀青年放棄他們的公民身分並永遠離開新加坡。[61]這也會產生安全隱憂,因為年輕人外流代表服義務役兵役的年輕人也跟著減少。在受過最高等教育、最有前途的人當中,有十分之三選擇離開新加坡。民調顯示,有心移民的人還不計其數。

有些移民意願可能是全球化的效應。就業機會或許不少,但是小國家提供的工作機會和範圍可能不符某些人期望。生活費用可能是另一個原因。有些老人提領出累積多年的年金,放棄新加坡公民身分,搬到國外比較舒適的地方退休養老。錢大量流往紐西蘭。在紐西蘭,他們可以買得起大房子、汽車,享有優質的醫療照護;在國內,這些東西都更加昂貴。但是在選擇外移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當中,有人表示他們未必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機會才離開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