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这本小书是为《顾颉刚日记》所写的序言,因为篇幅较长,特别商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的同意,另印单行本,以便读者。1981年4月7日我曾写〈顾颉刚、洪业与中国现代史学〉一文,发表在4月25日的《联合报》副刊上,悼念顾、洪两位同时逝世的史学家。同年7月15日因答覆读者的质询,又增写了一篇〈顾颉刚的史学与思想补论〉;这两篇文字与这篇长序的重点不同,恰可互相补充,所以我收在这裡,作为附录。〈补论〉中提到的「一位文史界前辈」,当时不便公开他的姓名。今天我可以公开说出,他便是沉从文先生。沉先生当时旅居耶鲁大学附近的亲戚家中,我们偶有过从。他那温文儒雅的风范,令我至今不忘。现在沉先生也下世多年,特附识数语,以示追念之意。
这是当时官方天天宣传的关于国际形势的一幅图像,顾先生耳濡目染之馀早已照单全收。在这幅图像中毛真是威风八面: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不知何时都已叛离了「苏修」,改投在毛的麾下,而正在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阵营」则祇剩下一个「头子」领著一个「玩物」和一隻「走狗」。端的是「何足道哉!何足道哉!」但这不是顾先生一个人的独特见解,而是整个中国大陆的「共识」。试看下面的例子:1963年12月3日全体政协委员都列席人代二届四次闭幕式,听邓小平宣读苏共中央信。顾先生记述这一幕,说:
今日苏共忽给中共一信,呼吁停止论战,苏联愿意供给中国石油及专家,苏联仍将以无产阶级专政,反对帝国主义。此真突如其来之转变!可见肯尼迪死后,赫鲁晓夫失去靠山,乃急向中国投降,引起全场中无数笑声,正与上月廿三日宣布肯尼迪死耗之鼓掌声相应。
政协加上人代差不多将中国大陆上精英中之精英都网罗进去了,其中很多都是像顾先生一样的绩学之士,更有不少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留学生。据顾先生收到的统计数据,当年人大代表平均年龄为五十五岁半,政协委员则为六十五岁(见10月4日的日记)。然而他们的世界知识、对于国际动态的理解和判断、以及由全场笑声所显示的情感,平均不能超过五、六岁儿童的水平。如果不是顾先生在日记中偶然留下这条纪录,后世读史者不可能想像,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高级知识人竟经历了一个集体返老还童的阶段。这部《日记》的史料价值之高,即此可见。
以上几条史料都涉及毛的公共形象,还不足以充分说明顾先生对毛心悦诚服的深度。下面三条史料则完全是他个人的感受。第一是他在1963年12月17日,写了一首〈祝毛主席寿〉的诗。诗曰:
扫尽人间虎与狼,伟人伟略起东方。昆仑三截犹难餍,要把河山一担装。
这首诗是私下写的,既不能发表也不敢冒昧寄与寿翁,自然可以当得起「言为心声」的评语。「昆仑三截」句借自毛词,分指欧、美、中国三个地区,但「伟人」的「伟略」则并不以此为满足。「河山一担装」即负担起整个世界革命的大任,把苏修也包括进来了。有了这首诗,我们便不得不承认他的「韶山颂」和「社会主义阵营领袖」等等都是由衷之言。第二、同年12月26日记:
今日为毛主席七十寿,阖家吃麵以祝。
余英时《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台版)mobi,azw3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