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毀滅與重生: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mobi,azw3本書的目標,是儘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發生在昭和時代的日本歷史面貌(即所謂昭和史)描繪出來。雖然還是存在用日語寫作的侷限性,但是我仍然希望可以通過本書,讓儘可能多的人,特別是那些平日裡對歷史問題並不感興趣的人,也能對日本近現代以來的歷史有所關心。我衷心地希望,這樣的嘗試能夠幫助日本與世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說起昭和時代,這種區分時代的方式,完全是人為而非自然的。年號,本是中國曆代皇帝為了顯示自身對時間也能夠加以支配的無上權力而發明的。
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戰爭過後,他們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日本的昭和時代充滿了激變,國家在戰前一步步邁向戰時體制,在戰時樹立國家總動員體制,在戰後初期飽受飢餓與貧困之苦,然後迎來奇蹟般的經濟復興。那是日本遭遇挫敗又重新奮起的時代。日本大學教授古川隆久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政治、經濟、外交、大眾文化的廣泛視角,遵循戰前、戰時、戰後的時間維度,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輕鬆俯瞰昭和時代的歷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結的過去,它留下的遺產至今仍然保持著影響力。這是一部權威學者將昭和激蕩的64年盡收其中的“決定版”。「昭和」這一年號,自1926年12月25日開始使用,直到1989年1月7日結束。也就是說,從改元昭和算起,至今(2016年)已經過去了90年。
下载:《毀滅與重生: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mobi,azw3》
在线阅读:《毀滅與重生:日本昭和時代(1926-1989)》
在日本和美國的民間,都存在對兩國之間的對立局面感到憂心的人。在其中能夠接近近衛文麿和羅斯福的一部分人的努力下,《日美諒解案》被制定出來。以《日美諒解案》為基礎,兩國在1941年4月開始了外交交涉。《日美諒解案》的主要內容是,除非美國主動進攻德國,否則日本不會加入戰爭。這在事實上架空了德、意、日三國同盟,只要中國承認「滿洲國」,日本就從中國東北以外的地區撤軍;作為交換,美國恢復與日本的貿易往來。不僅是近衛文麿和昭和天皇,就連陸海軍首腦也因為害怕與美國發生全面戰爭而對外交交涉的開始表示歡迎。
但是,在制定《日美諒解案》期間訪問德國、意大利、蘇聯,並與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的外務大臣松岡洋右極力反對諒解案。根據最新的研究,松岡當時已經察覺德國與蘇聯即將開戰,如果美國與日本達成協議,就能毫無顧忌地援助英國和蘇聯,這對於日本反而不利,所以松岡才擺出一副強硬的姿態。1941年6月22日,德國果然對蘇聯發起了進攻。
因為蘇德開戰,首相近衛文麿重新開始考慮對蘇作戰的可能性,並因此傾向於向美國妥協。與此同時,美國表示不願與松岡洋右進行談判,近衛由此決定撤換外務大臣。但是根據憲法規定,首相無權自行撤換國務大臣,近衛只能先率領內閣集體辭職,在經過重臣會議討論並得到天皇首肯後,重新組閣。除了外務大臣,近衛還一併撤換了其他幾名內閣成員。1941年7月18日,第三次近衛內閣成立,外務大臣是海軍出身的豐田貞次郎,他被認為是穩健派。
新內閣成立不到一週,7月23日,日本派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這一方面是為了向中國施壓,另一方面也意在威脅一直以來拒絕向日本出口資源的荷屬東印度。作為迴應,美國在7月25日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日本企業因此無法在美國展開活動,日美兩國在經濟上斷交。日本未能預見美國會做出如此強硬的反應,犯了大錯。
近衛文麿為了打開局面,於8月下旬徵得陸海軍的同意,向美方提議在阿拉斯加舉行兩國首腦會議,直接與羅斯福進行談判。美國方面表示,在首腦會議之前,需要進行具體的磋商。美國已經預見日本的態度會因為政府和軍部的對立而搖擺不定,斷定就算舉行首腦會議也無濟於事。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確實不斷髮生因為內部對立而無法明確自身政策的問題,也難怪美國不信任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