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案与刑kindle版mobi,azw3(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清代的案与刑
清代的案与刑(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原本寻常的普通案件,为何会升级成涉及多方、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

清代的案与刑mobi,azw3(为何清代律例设计精细,却难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原本寻常的普通案件,为何会升级成涉及多方、震惊朝野的大案要案?)本书上编《旧案重审》,以充满现场感的叙述,重现了自雍正至光绪年间的多桩案件。这些案件起初都看似平常,但最终升级成轰动一时、引起皇帝关注的大案,其案情反复、内幕重重,令人惊骇,最终审判结果耐人寻味。作者在还原案件过程之后,予以理性审视,探讨了清代法律制度中的种种弊病,譬如刑讯逼供、讳盗诬良等,以及其深层症结所在。

下编《刑期无刑》,选取清代法制体系中的一些重要职位,如仵作、禁卒、提牢官乃至皇帝,展现他们作为体制中的“螺丝钉”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履行职责时面临的困境,并由此展现了清代法制体系的审案流程、机构设置、人事机制以及明暗规则。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上编中所述的案件。

本书以重述案件的方式还原历史现场,也从侧面描绘出清代由盛世坠入末途中的政局更迭、官场生态与世情人心。其中所反映的问题,有助于理解、反思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的某些痼疾。

照理说,上司差遣的勘灾官员无故横死,是天大的事,王毂身为知府,近在同城,怎能任由属下官员如此肆无忌惮、蒙混过关呢?可以想见,其人亦非善类。王毂素性刻薄贪狠,人送外号王老虎。昔年在山东德州任知州时,曾办过一案,时人记载:

淮安知府王毂,本来是个贪婪的酷吏。之前在德州担任知州时,有两个小男孩儿,甲十三岁,乙十二岁,在学堂里鸡奸而戏,被外人看见嘲笑。两家的父兄羞愤不已,以致于到衙门互相控告,而州官王毂竟然坐实了罪名。按照律例,男子奸淫十二岁以下的男孩或女孩,不论强奸还是和奸,都以强奸论死。奸淫十二岁以上的男女,如果是和奸,就只处以比较轻的杖刑。于是,两个孩子中,乙被薄责放回,甲则被判处绞监候的重罪关进监狱,而瘐死狱中。几年以后,乙长大成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甲家父兄记起前恨,又到官府控告,说此人当年有鸡奸前科,我家的孩子已经按律问罪,此人怎么能以被污之身参加科举考试呢?乙听说后羞愤难当,竟然自杀而死。甲乙两个孩子当年正是性知识懵懂的时候,相互嬉戏而已,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衡量其行为。两家父兄被旁人的嘲讽所激,一时之怒,控诉于官,是想平息流言,并不是要让官府坐实此事,对两个孩子治罪。如果为官者心存忠厚,就该判定两个孩子嬉戏打闹,并无鸡奸实情,交父兄各自领会教育,岂不皆大欢喜?而王毂天性刻薄,竟然定幼童以死罪。当时担任德州粮道的孙星衍目击此事,甚为不平,后来听说山阳赈案败露,王毂被处以死刑。孙星衍就感慨道:哪怕没有山阳的事,只论德州一案,王毂这样的酷吏也早该死了!

王毂与王伸汉同为捐纳杂佐出身,又同在山东任过职,素来交厚。此次王伸汉杀人灭迹之事,先向王毂告知,并许以重贿。王毂答应替王伸汉担当,遂在验尸时佯作不知,事后又帮王伸汉作伪证,瞒住上司。后来嘉庆帝称其“同恶相济”,实不冤枉。

为了安抚一众同谋等人,避免事情败露,李毓昌死后,王伸汉马上将李祥、马连升二人推荐到淮安通判、宝应知县两处衙门当差,又给欲回老家的顾祥送上银钱,请他们四散而去,各谋高就。然而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王、李等人百密一疏,竟没有将李毓昌带血的袍褂销毁,反而放进行李箱中,让李泰清带回了老家,最终促成了这件泼天大案的彻底反转。后人为了烘托大案的神秘性,多将此事附会于鬼神,称李毓昌枉死后,被上天封为山东栖霞县的城隍,他托梦于同乡荆某,让荆某到自己家去,告诉妻子林氏开棺验看,开棺后数日,荆某亦卒云云。

《清代的案与刑mobi,azw3》下载:

 

 

支付 ¥8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8%的内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