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半生緣:余英時、錢新祖交鋒始末epub,azw3电子书下载。本書揉合歷史與小說的寫作方式,以錢新祖跟余英時在學術上的交鋒作為骨幹,揉合了傳記、回憶錄、小說、紀實文學的寫法,刻劃出錢新祖在美國成為一個明代思想史家的心路歷程:從留學到成為美國大學教授、從服膺實證主義到潛心宋明理學、從批評余英時到為其所噬、從「他鄉」易位為「家」的美國到台灣中國香港的旅行、從單戀到贏得美人歸的人生的軌跡。
本書特色:
◎揭露學術界競爭內鬥的黑幕。◎以更寬廣視野描寫留美學生的諸多面向,如實呈現當時的政治氛圍,如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保釣運動、黑名單等。◎揭穿余英時的雙面性,以及他如何以偏頗且長達43頁的「書評」摧毀錢新祖。
「生不為哈佛人,死也要為哈佛鬼!」
哈佛東亞研究方面的院所設置疊床架屋。就以在名稱上冠有東亞的院所來說,屬於博士班的有「東亞語言文明研究所」(EALC)、「歷史與東亞語言研究所」(HEAL);屬於碩士班的有「東亞區域研究所」(RSEA)。然而,這不是全部。歷史、社會、經濟、政治、法律、教育、藝術、考古等等系所也都有研究東亞的博士班、碩士班學生。由於疊床架屋,沒有人知道哈佛研讀東亞的研究生的人數究竟有多少。中美建交以後,中國第一個學術代表團到哈佛訪問的時候就出了一個笑話。當天下午,「哈佛燕京學社」的交誼廳裡擠得滿滿的。座位坐滿了以後,晚到的人就只好站著。其中有教授,但更多的是研究生。在自由發問的時間裡,代表團的一個團員問說哈佛有多少研讀東亞的研究生。所有在場的教授都愣住了,沒有人能夠回答那個問題。幸好有一位教授那天帶了一本「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教授學生通訊錄」,是要送給代表團做紀念的。他靈機一動,就把那本通訊錄遞給代表團,說:「都在裡面。」大家哄堂大笑。
錢新祖一直覺得哈佛東亞研究的研究生非常多,因為有很多人他都不認識,而且不可能有機會認識。不認識、不可能認識的原因很多。首先,研究生裡有研究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等不同的領域。由於他們都各自擁有足夠的研究教學群與研究資源,真的是可以老死不相往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說不同研究範圍的教授與研究生不互相往來切磋。教授且不論,不同領域的研究生成為好朋友的並不罕見。這種例子在美國研究生當中比較多。亞洲來的學生,可能因為語言的隔閡、英文不夠流利、歷史的恩怨等等因素,反而比較隔閡。根據錢新祖自己的觀察,哈佛研讀東亞的研究生以美國學生為最大多數。亞洲來的研究生次之,來自於日本、南韓、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還有少數一些從北歐、西歐來的留學生。中國留學生一直要在中美建交以後才開始陸續到來,一開始的時候沒有幾個。
錢新祖不認識很多研究生的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美國研究生都會到亞洲收集寫論文所須要的資料。例如研究日本的到日本,研究韓國的到南韓,研究中國的到台灣以及中美建交以後的中國。這些美國研究生出國作研究,一般說來是一年,但也可能更長。如果錢新祖在他們出國以前不認識他們,等他們回國以後,就完全是新面孔了。既沒有一同上過課,又沒有機會在演講以及社交的場合裡認識,這些資深的研究生對錢新祖來說,就會注定是永遠的陌生人。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以外,還有第三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哈佛研究生一般都唸得很久。在錢新祖初到哈佛的時候,甚至有唸了十幾年還沒畢業的。如果那些出國搜集博士論文資料、然後再回國的資深研究生對錢新祖來說是陌生人的話,更何況那些比資深的研究生還更為資深的研究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