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北虜恨──東北接收三年災禍罪言(田雨时)pdf

白山黑水北虜恨──東北接收三年災禍罪言pdf原刊载于《传记文学》。

有關東北接收著述,所見無多。近年恭讀「傳記文學」第一九一期,選載蔣總統經國先生原著「五百零四小時」(民國三十四年冬在東北的一段日記),僅自當年十月二十五日至十一月十四日的二十天記事,實係長春中、俄談判的重要階段,春秋之筆,鞭辟入裏,洞察中共、俄共狼狽為奸的陰謀;感慨其時主持接收當局的柔弱;一片愛國情操,無限辛酸,洋溢字裏行間,關於「那段對國家命運有重大關係的東北往事」,雖數頁已足窺全豹;自愧我這長篇累牘,反成多餘。

另見「傳記文學」第一七九期載有「張公權(即張嘉璈)先生自述往事答客問」刊誤補述一文,其末多涉參加東北接收事。他在長春階段是很辛苦的,今日卻能虛心答謂「可以說沒有成就的」。有關中、俄東北經濟合作一節,他說:「我在東北,蘇聯代表問我的意見,我答以對於東三省,好似英國對加拿大,這是英國的土地,可是不一定凡事都順從英國,且也可以與美國發生平等互惠的經濟關係,這是我對東北的主張。」讀後,語意莫明;尤其對於東三省「好似英國對加拿大」之譬,惶惑不解。其餘,縱已事隔多年,迄仍存其模稜之見。所幸已具「總之,與蘇聯打交道,是天生一件難事,為常人所難推斷。」的痛悟。公權先生退休後在海外治學的高風亮節,確被世人多所推重。

東北接收之役,是一場智與愚、忠與奸、善與惡、賢與不肖,切不饒人的重大考驗。三十年來,國難世變,驚濤駭浪,幾漸淘盡此役的劇中人;其中的生、死、榮、辱知多少?前後派去督率軍政的主角。如熊式輝自離職至逝世,對東北貽誤事,似無一言交代;總算終能歸正首邱。陳誠事後有悔意,當時雖具謀國之忠,心餘力絀;但是生前最末旅程,對臺灣、對國家,皆有其輝煌貢獻。庸懦禍國的衛立煌,以待罪之身,投奔紅朝,受盡凌辱而斃;他的降賊先進張治中,在對衛致「悼詞」中,居然無耻地說他是「作了善始善終的選擇」。至於杜聿明、廖耀湘等以次敗降將軍,多不足道。

重劃的新省區

釐定或調整省區,宜為國家根本大計,自非匆匆所能辦;論者謂東北省區重劃,確乃急就章之作。係就日本蓄意侵略乃至吞併東北的偽滿地圖為藍本,自多忽視東北之地緣的國防基本條件;而未能深研幅員、轄區、人口、物產、財力的均衡與發展,亦其重大疏漏。也眞省事,即依原經偽滿一再割裂拼合的十七省,幾乎原封不動的二省併成一省,成為新的九省二市:遼寧省、遼北省、安東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大連和哈爾濱二院轄市。

重劃東北新省區為一時權宜則可;設作長治久安之圖,萬萬不可。初僅接收少數省市,亦已發生省與省、省與市間的紛擾不少。試擧以現地實際的例證:如原定松江省省會設於哈爾濱市;接收時,卽發生松、哈省市間界線與權責問題,省方由我出面,和哈市長楊綽庵會商,他還爭得面紅耳赤。其時,適民初曾任濱江縣長的莫德惠在哈,請予仲裁,也沒弄清;幸而是一場跡近形式的接收,不了了之。如遼北省旣有地形和新劃鄰省遼寧、安東、吉林、嫩江相互穿揷的治理不易,復加人口稀少與財源不足的建設維艱。從現地所知如許困擾問題,已足說明匆促縮劃東北省區的錯誤。

迄民國三十六年六月五日,國民政府再行公佈東北各省市重新調整的區劃,乃集各方反映意見,慎重研究,省市邊界,多所改變:如松江省會移至牡丹江市;遼北省地區亦與各鄰省互有增減;自皆牽動所有省市界線,和內蒙各旗的劃隸。此次調整,確多改進,卻仍有待於復我河山再度接收的考驗。

《白山黑水北虜恨──東北接收三年災禍罪言pdf》下载:

 

 

支付 ¥8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9%的内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