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摄影论epub,azw3电子书。几乎人人都知道私摄影,但很少有人知道私摄影究竟是什么。私摄影,可以说是极为流行的一个摄影概念,也可以说是极易受误解的摄影概念。
在这本经典日本摄影论《私摄影论》中,摄影评论权威饭泽耕太郎从日本摄影谱系出发,以中平卓马、深濑昌久、荒木经惟、牛肠茂雄四位代表性摄影家为例,以简洁清晰的文字、敏锐的洞察力讲述他们各自传奇的人生历程,解说一百多幅相应时期的精彩作品,观察、深入其作品中的“私性”表现,解读令人痴狂入魔的私摄影。
所有的摄影都是“私摄影”吗?
摄影师按下快门后,“摄影”才算成立。银行等场所配备的无人监视摄像机所拍摄的影像、动物摄影或昆虫摄影中所使用的带有红外线探测仪的相机(只要动物触发了探测仪,照相机就会自动拍照)捕捉到的影像……这类无须摄影师介入就能直接进行拍摄的照片,当然也是存在的。不过,即便如此,这些装置也是在按照某个人的意志进行工作。
因此,可以说所有的照片都必然地与摄影师这样的存在有所联系。当然,从1839年世界上最早的实用摄影术——达盖尔摄影术公布至今,世界上大量生产出来的那些照片,大部分都“作者不详”,甚至可以说,能清楚知道拍摄者名字的照片是非常少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照片的背后,也一定有拍摄者的存在。那么,他们那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与拍摄对象维系关系的方式也就被拍摄在这些照片之中。
听起来似乎理所当然,但意外的是,这一点往往会被人忽略。因为,照片是借助照相机这一工具来进行拍摄的,所以,很多人就会觉得,不管是谁来按快门,出来的照片不都是一样的吗?而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至今依然顽固地支配着我们。这种将现实世界的样子正确地(客观地)再现、描 写出来的高超能力,导致了“摄影就是再现真实”这种神话的产生,并且引发了一种没完没了的讨论,即摄影究竟是一种“记录”的手段还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式媒介。
但是,摄影显然不是能够这样清晰明了地进行区分的东西。例如,让十个摄影师拍摄同一个拍摄对象,应该会拍出十组完全不同的照片吧。因为,从照相机和胶卷的选择开始,到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给拍摄对象拍照,再到从什么角度进行拍摄,此外还有拍摄之后胶卷应该如何处理、如何打印等,直到制作完成为止,一张照片中,其实集合了无限的可能性。
再如,即便是给自己身边非常熟悉的人拍照(就算是给自己拍照也好),很多时候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是千变万化的。摄影的状况不同,拍出来的照片甚至会让人觉得完全是另一个人。照片尽管看起来是正确的,也未必是客观的,更不用说至今为止反复被人指出的那个事实,即,照片是可以轻松随意地弄虚作假的。这种现象在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影像中经常可以见到,只要稍微对光的状态以及摄影的角度加以调节,就能够制作出立意完全相反的照片。
……
于“乡愁之夜”
《感伤之旅》以后,荒木经惟与阳子也一直在变着花样地对“拍与被拍的关系”进行实践。
1978年,作为“SONORAMA摄影丛书7”出版发行的《爱人,阳子》(朝日SONORAMA [4] )与《感伤之旅》可谓前后篇。在这本摄影集的前半部分里,集合了与电通的同僚们一起拍摄的纪念照、在摄影棚里拍摄的戴着大型遮眼罩的肖像、两人一起去旅游的快照等照片。刚刚遇到荒木经惟的阳子,青涩之气尚存,好像有些不安,且表情生硬。
中间部分加入了一些从《感伤之旅》中选出来的照片,后半部分则是婚后的阳子的快照。在这之中既有荒木经惟喜欢的“沉浸在忧愁之中的表情”,也多了欢乐愉快的笑容。如,一起去泡澡、一起去洗海水浴,也有横躺在地板上露出屁股这种举止不雅的照片。可见他们的新婚生活比较安定,对于“无须语言,仅仅在沉默之中,就能够明白、共享存于对方心底之物”这种关系的自信逐渐加深。
在这里,我想要列举一本清晰鲜明地表现那种充实的男人与女人、摄影家与模特关系的摄影集。那就是出版于1984年的、与《感伤之旅》一样“定价为1000日元”的《乡愁之夜》(白夜书房)。
在此之前,这本摄影集几乎没有被提到过。这是一本作为“结婚纪念日礼物”的限量版摄影集,普通日刊新闻纸1/2(353mm×500mm)的大小,装帧与排版也都非常质朴,因而被埋没在荒木经惟那数量庞大的摄影创作中。然而,重新来考察的话,荒木经惟风格的实验精神随处可见,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摄影集。
内容上,从封面到封底,三十九张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制作得非常朴素。其中插入了一篇题为《小说》的阳子的文章,以及收录于阳子散文集《爱情生活》(白夜书房,1985年/增补新版,作品社,1997年)中的《“乡愁之夜”再临》,读了这两篇文章,就能够明白制作这本摄影集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