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mobi,azw3歷史原來不是課本上寫的那樣!中原是種想像,中華文化的起源不只一處?!看三星堆的發現,如何改變我們認知的歷史版圖。
歷史學者胡川安相互參照歷史記載與考古結果,大膽推論出了可能的解答:三星堆文明的消失,肇因於被秦帝國殖民!原來秦一統天下從來不只「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而是爭奪資源的殖民統治。由秦、西漢而東漢,古代四川人在外來漢文化殖民統治下生活,他們反抗、掙扎於自我認同,知識分子不得不想辦法在帝國體制內生存。在東漢末年,他們的文化竟還達到驚人發展,不受帝國崩潰影響。
中國文明的起源
要了解中國文明的起源,先要了解研究者怎麼看這個問題?
中國文明之所以會成為問題,是因為民國初年有外國學者提出「中華文明西來說」。對中國學者來說,這個說法是不可以接受的,而要挑戰這個說法,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發展自己的考古學和歷史學。
中國最早成立的考古研究機關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由一批年輕的學者組成。透過現代的考古方法,他們在民國十七年挖掘殷墟的一部分原因,即在於要對抗安特生提出的「中國文明西來說」03。殷墟之後,城子崖遺址的發掘,證明了中國文明起源於本土。傅斯年於是提出〈夷夏東西說〉,除了打破「中國文明西來說」,還認為中國文明是夷與夏,東、西的二元對立。
傅斯年對中國考古學界有很大的影響,學者認為他提出多元起源的看法,且此看法影響其後非常重要的考古學家,例如張光直、蘇秉琦等人。04傅斯年提出的二元對立看法,一直要到五○年代以後才被一元論取代,仰韶—龍山,東、西對立的二元論,最終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歷史時期的一元論代替。張光直先生提出所謂的「龍山形成期」,認為龍山文化是從仰韶文化發展而來,從仰韶到商,是一個黃河流域土生土長文化的傳統的演變與進步。然而,一元論背後充滿的漢族中心主義與民族認同,不言可喻。05
一九八○年代以前,中國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長期以來認為中國文明只有一個起源。06當中原以外的古文明遺址持續不斷的被發現,考古學家的信心也開始動搖。因為不管什麼理論都必須向新出土的材料低頭,而這也是為什麼文明起源的說法會從西來說、二元說和一元說,到現在變成相信中華文明可能有多元的起源的原因,因為對文明起源的看法,會隨著考古文物的出土而不斷更新。
除了考古學家以外,歷史學家對待大量出土的考古材料能提供什麼樣不同的視野與觀點?以往古代社會史的研究,運用的材料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區,因為只有中原地區的族群發展出了文字。然而,當考古學與藝術史家07已經注意到古代中國的空間差異與多元性時,歷史學家在這塊園地上是否仍要固守著文獻,呼籲「走出疑古時代」,強調古典文獻的正確性08,則是必須深思的問題。
目前古史學者使用的文獻,多集中在東周成書的作品,我們不否認其中的真實性,但它受到的潤飾與修改反映的,往往是當時作者的想法遠大於歷史中的「真實」。09古典文獻並非不可用,但應該與考古材料之間尋求一個適當的框架與位置。10或許我們可以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於:當我們在中原周邊發現相當多與中原相異的文化、打破了過去中國文明單一起源的看法,這些文化卻是過去文獻當中沒有記載的,是我們過去的歷史知識缺乏的,我們要如何解釋歷史文獻與考古材料間的差異呢?11而這群沒被寫進中原歷史、沒有歷史的人,12又如何消失的呢?
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