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全2册) 【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发明者彼得•布朗全新力作,罗马帝国历史和基督教史研究者、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甲骨文) mobi,azw3在《穿过针眼》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钱财的普通人。
这是一部关于罗马帝国衰落时期的基督教财富的知识史和社会史,为认识古代晚期教会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穿过针眼》书中大书特书的安布罗斯、奥古斯丁、保利努斯、哲罗姆、勒兰岛修道圈出产的“模范主教”和若干位有作为的罗马教宗,就是这个领风气之先的新时代的宗教精英的代表。他们面对的情势、掌握的资源、持有的理念和采取的行动均不相同,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4~6世纪教会与世俗社会、教会和财富的新关系的重塑。与以往用“贵族化”的理论(详见前文)来理解这个新基督教领袖群体不同,《穿过针眼》更加突出了这个群体内部在社会来源和思想倾向上的多元性,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实践是如何以曲折的方式最终获得了中间阶层群体的接受。
处在中间阶层的社会等级之上的人群,是人数有限但却垄断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的罗马贵族。他们出自世家大族,往往有元老院成员的政治身份。这个群体,无论在心态还是利益上,都和帝国“旧秩序”休戚相关,因而对教会的社会权威的扩张持怀疑甚至敌视的态度。这个“保守”群体的样板人物就是“今之古人”“最后的多神教徒”西玛库斯(参见第5、6章)。在布朗的故事里,“罗马帝国的衰亡”特别体现为,这个原本处在社会塔尖、罗马认同最根深蒂固的大贵族阶层在400~500年的动荡时代中的瓦解。他们要么以散尽家财的形式向基督教“华丽转身”,如保利努斯(参见第13、14章)和小梅兰尼娅夫妇(参见第19章)的选择,要么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中丧失了原有帝国体系里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这个群体的皈依和消隐,意味着基督教会在争夺社会领导权和社会财富主导权方面最大的对手不复存在。
相对来说,处在罗马社会金字塔最顶端的皇帝与宫廷(以及后来的日耳曼蛮族君主和宫廷),和处在最底层的乡村农业生产者,是故事的配角。《穿过针眼》观察古代晚期西部地区社会变革选取的视野,是落在顶层政权的变动和经济基础的变迁之间的“中间立场”。
最后的问题是:在4~6世纪地中海西岸的历史舞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相信读毕此书的读者都会同意,布朗给出的并非一个解释,而是一簇彼此纠缠的思想和社会的解释线头。把这些线头拧在一起的,是关于财富使用和理解的变化。维持罗马帝国的是一套财富分配和使用的“规矩”,包括:由皇家宫廷、元老院和地方市议会通力合作实现的年度征税,以及周转粮食以补贴军队和罗马城的食物配给;贵族阶层在城市中为稳固名声和庇护者的地位、赢得市民支持而慷慨捐赠或烧钱,在乡下则用奢侈的生活方式来彰显自己的阶级属性;在观念中,财富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属性,谷物的丰盈被认为反映了自然之神的赐福,人间由财富区分的等级被认为对应着更高的宇宙秩序。
《 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mobi,azw3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