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mobi,azw3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mobi,azw3电子书。挖眼睛、切耳朵、砍頭、燒死、變石頭……面對陰影與邪惡的代價到底有多少?魔神仔、吊死鬼、骷髏、山怪、巨人、女巫、魔法師……榮格派童話分析大師最可怕又最吸引人的一本書!

‧22個來自北歐、冰島、德國、立陶宛、愛爾蘭、土耳其、中國、俄羅斯、南美洲的故事,精彩捕捉人類的心靈樣貌。
‧提出童話如何以一種補償的形式,說出主流文化沒說出的真相。
‧討論陰影面的運作方式、邪惡的各種面貌,以及如何招引和對付邪惡?
‧作者馮.法蘭茲分享自己與邪惡交手及運用「積極想像」的實際案例。

裁縫和鞋匠在童話中的意涵

乍看之下,你可能會說〈兩個旅行者〉故事中樂觀善良的小裁縫代表意識面,而鞋匠則代表陰影補償面,事實上以榮格派的方式來解讀童話的人,也是這麼詮釋的。他們把這個故事視為代表自我及陰影面的典型故事。我認為這在某方面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在我的經驗中,如果你從這樣的假設開始,結果就會落入死胡同。我會警告你要避免將榮格的概念套入神話角色中,並據以指稱這個是自我、那個是陰影面,以及那個是阿尼瑪,因為你會發現這麼做只有在某些時候適用,之後就會出現矛盾點;而最後的結果,就是人們為了將角色強行套入特定的形式而曲解故事。較佳的方式是,與其妄下斷語,倒不如先看看這兩個角色以及他們在故事中所帶有的功能面向,同時也看看他們與其他角色交互連結的形式,並不忘依循以下的規則──在檢視故事脈絡前避免解讀任何原型角色。如此一來,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將會跟那些武斷判定這兩個人物是自我及陰影面的理論有些許不同。

裁縫在童話故事中是為人熟知的角色。在著名的格林童話〈勇敢的小裁縫〉(The Valiant Little Tailor)2中可以看見某些相似性,故事中的裁縫也是個成天笑嘻嘻且無憂無慮的小個子,雖然並非勇猛強壯,卻打敗了巨人,後來還使伎倆讓憤怒的獨角獸上當受騙。故事裡的獨角獸被激怒而攻擊小裁縫,小裁縫跳到樹上後,獨角獸一頭撞上樹木,卡在樹中而不得脫身。從這個擴大法詮釋中,我們可以下結論說裁縫和搗蛋鬼(the trickster)的原型有關,總是憑藉他的聰明機智打敗敵人。

依據中世紀的觀點,多數技藝都與特定的星球密切相關,而每個星球都為特定的技藝提供庇佑,像是水星護佑廚子及裁縫等等。因此,裁縫屬於赫密斯(Hermes),也就是搗蛋鬼之神墨丘利(Mercurius),擁有鬼才、機智及化身能力等特質。在古代,裁縫這門生意是小個子的聰明選擇,這些嬌柔的男人以他們的機智及手藝補償自身的缺點。此外,裁縫為人們製作衣服;一般而言,我們將衣服解讀為與人格面具(the persona)相關。這樣的說法某種程度而言是正確的,因為我們掩飾了人格中赤裸裸的真實面,對周圍的世界展現一個較為端莊而且比真實自我來得更好的外表。將衣服視為人格面具,這個想法在漢斯・安徒生(Hans Anderson)的童話〈國王的新衣〉(The Emperor’s New Clothes)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要有人能夠為國王做出最好的衣服,國王就會給他大筆獎賞;一個有著小聰明的裁縫來到國王跟前,說自己能做出極為特別、精緻且美麗的衣裳,而且只有誠實、正派的人才能看見這件帶有魔力的衣服。國王於是下令訂製新衣。他看不見那件新衣,但是並沒有洩漏這一點,而王國裡也開始流傳國王會穿上他的魔法新衣現身。全體民眾都對國王表達羨慕之情,直到有個孩子大聲說:「可是他什麼都沒穿啊!」在那之後,大家都笑了出來。我們再次看見裁縫是個搗蛋鬼,他把國王人格面具中的愚蠢都表現了出來。

……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mobi,azw3

床底下的隱密危險力量

在這個童話故事中,狼的負面特質並沒有被展現出來,可能貪婪及欠缺自我控制的面向已經駐紮在巨人身上。此處的野狼,與牠的正常本性相反,只吃了馬。接著牠的貪婪就被止住,還可以被套上馬鞍及韁繩,成為小兒子的馬。如今這個坐騎就是猛烈的欲望,但是並未超過適宜的疆界。那隻不得體的馬並沒有帶來英雄之舉,如今王子是騎著熱切的欲望去達成他的目標,找到他的兄弟及他們的新娘。狼帶著神祕的自然知識,引他前行到巨人的城堡,同時告訴王子,他就只需要聽從公主的話。公主後來確實處理了整個問題。王子只要躲在床底下就好了。

狼所給予的幫助,提醒了我們其他不同的神話版本,以及英國作家吉卜林(Joseph Rudyard Kipling)那個如假似真的森林王子毛克利(Mowgli)2的不朽故事,故事中遭遺棄的孩子被狼群領養,後來回到人類社會。如果我記得沒錯,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在印度,或許應該是這樣發生的:一個男孩在狼群中生活了很長的一段時間。這類真實事件並不常見,但是我認為這個神話或事件扮演了至為重要的角色,雖然只有少數幾個真實的孩子被狼群撫養,但這種事卻透過象徵的方式發生在數以百萬人身上。孩童因為不愉快的家庭生活而丟失人性,或者該說是他們不被允許具有人性,因為他們的父母帶著不具人性的無意識。因此,他們就落入了「孤狼」的態度。數以千計的孩童變成孤狼,承受孤離貪婪,而且沒有能力與人類建立接觸。這說明了為什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少數幾個故事,卻能在世界各地帶來如此深刻的印象。世界各地都有狼人的故事,人們在夜晚藉著法術變成狼,做出破壞性的活動,這些都意謂著相同的事物。

如果我們檢視王子的行為,會發現他處在一個奇怪的雙重位置中。狼同意被套上馬鞍及韁繩,同時也不像其他故事的狼那般呈現無盡貪婪的本質;牠要王子保持全然的被動。而在故事的結尾──不要忘記我們的主題是有關於邪惡問題的因應──毀滅巨人的決定性步驟不是由王子所完成,而是由狼所為的,牠促使王子將蛋捏碎。因此其中有奇怪的雙重態度。王子是全然被動的,他躲在公主的床底下,除了傾聽他們的對話之外什麼都不做。全部的行動由狼一手執行,因此巨人最後被擊敗,也是狼所為的。王子扮演的功能就只是作為一個工具,他進入這個故事,好讓狼可以打敗巨人。

童話中的陰影與邪惡:從榮格觀點探索童話世界mobi,az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