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六月:2019年香港「反送中」與自由運動的開端mobi,azw3电子书。將近2,000,000港人站上街頭,這一刻,他們為何挺身而出?從2014年雨傘革命後寫起,爬梳「反送中」運動的來龍去脈,呈現6/9、6/12、6/16、7/1大遊行及示威現場。
22位香港各領域人士,蒐集前線大量第一手照片與材料,還原始末,呈現當下最及時的運動見證!
傘運後期民氣潰散
在運動期間,警方曾施放87枚催淚彈試圖驅散佔領人群,激起社會大量民憤,直接導致後來的佔領行動。有鑑於此,政府立刻重整手段。政府通過社會知名人士勸導示威者不要升級行動、降低被武力鎮壓的可能性,又派出政府高層與學生對話;這些作法都讓政府得以在未有實質讓步的情況下,阻止運動升級,並讓民眾以為行動有效,終於獲得與政府在談判桌討論訴求的機會,因而滿心期待。
10月21日,夏慤道聚集了數千人觀看政府代表及學生代表對話的直播,然而直到對話完結,政府始終沒有回應市民的政治訴求,更指運動瀕臨暴動邊緣。[8]這次對話,被民間視為政府拖延時間的「虛招」。群眾運動容易再而衰、三而竭,政府成功以同意對話為手段,使佔領者一直按兵不動,即使民眾最終發現政府無意解決問題,再欲將行動升級,對政府施壓,但經過長時間的佔領,民眾意志已見耗損,再加上目睹政府對民意的漠視,打擊了民氣,再難凝聚到民眾行動。
此外,當初佔領運動源於群眾對九二八事件中示威者受到武力鎮壓的同情,有些佔領人士對民主及當時的政治制度問題其實了解不深,而隨著佔領運動持續,政府又未再施行強硬手段驅逐示威者,群眾的熱情和憤怒逐漸退減。再加上運動以街頭佔領為主要手段,隨著時間推移,運動對交通及商戶的影響日漸顯露,影響民生,導致留守的示威者日漸減少,市民也開始反對運動,示威者的行為難以再造成輿論壓力。
6/16的遊行盛況
民陣在短期內舉辦第二次同樣主題的遊行,主要原因是在6月9日百萬人遊行後,林鄭政府並未回應遊行人士撤回修訂《逃犯條例》的訴求,加上其後6月12日發生的警民衝突,顯示反對者的聲音未能受到政府重視。在這種形勢下,民情對林鄭政府以至警隊的不滿情緒,有利於盡快採取第二輪行動。而後6月15日特首召開的記者會,更顯示民間的三項訴求(撤回修例、特首下台及追究警察濫權)完全落空,再加上黃衣男子的逝世激起民憤,都令此時成為再次大規模示威表達民意的最佳時機。
6月16日反送中遊行當天,中午12時左右,民陣召開記者招待會[18],在遊行前再次公開發言,重申林鄭月娥在6月15日公開發言中,並未回應香港人遊行提出的訴求,只是暫緩《逃犯條例》,代表有可能隨時二讀,《逃犯條例》必須撤回而非暫緩。民陣又指,林鄭月娥的決定導致警民衝突,必須收回示威活動為暴動的定義。
遊行當天以政府總部為終點,隊伍本來預定在下午3時出發,然而從中午起便陸續有市民抵達起點的維多利亞公園,並很快便站滿三個足球場,最終使隊伍需要提早半小時出發。參與遊行的市民大都響應民陣提出的黑衣打扮,亦自帶白色鮮花或紙花參與遊行,用以悼念黃衣男子。遊行中許多人手持標語,呼應這次遊行的主要五大訴求:撤回修例、撤消暴動定性、立刻停止拘捕並釋放被捕示威者、追究警察責任、特首林鄭月娥下台。
在六一六第二次反送中遊行之前,部分人士預測人數可能少於第一次遊行,但6月16日當天,從交通安排、公共交通工具等情況與首次反送中遊行時比較,可推測人數有機會多於首次反送中遊行。約莫12時30分至下午3時這段時間,以遊行路線相關的車站為中心,港鐵接連宣布沿線多個車站因站內及出口外極度擁擠,而需要採取人流管制或封閉特定車站的個別出口,甚至實施封閉車站、列車不靠站的措施。[19]除了港鐵,其他交通工具如巴士[20]、渡海小輪[21]等,排隊隊伍亦異常的長。種種情形都反映參與遊行的人士數量之多,已達交通工具飽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