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園的故事:一趟穿越歷史的漫步,去拜訪法國文豪筆下的花園mobi,azw3花園──這個充滿聲響、香氣和動感的地方,能夠讓人獨處,讓人享受到充滿安全感的自由,花園的沿革充分反映出人類文明中藝術文化、自然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科技、神話、文學、美學等諸多面向的演變和影響。
從聖經裡的樂土「伊甸園」到風行歐洲的英式園林,我們穿梭樹木花草間瀏覽花園的歷史,挖掘花園的源起和多元面貌。
盧梭並非否定庭園組構的藝術。而是這門藝術不該被意識到,「正是在於將它隱藏起來,才算真正的品味,尤其是當它事關自然的創作。」景觀設計師搖身一變成為造物主,但是謙遜的造物主,懂得純樸不造作、懂得天然之美、懂得尊重各個元素,「水、草葉、綠蔭和清新」,這些是他主要結合的元素。
人們花很多時間爭論盧梭是否就是這波天然景庭園風尚的起頭者。當然,他自頭幾個英式庭園的造景裡汲取靈感,但是遠不屑一顧那些較為浮誇矯飾的作品。當時,他還未去過英國,但肯定讀過幾頁英吉利海峽另一岸專寫庭園的豐富文學。他看過一些版畫、繪畫作品,像是賈克.希格(Jacques Rigaud)所繪的斯托莊園(《斯托莊園裡的圓亭和女王劇場》〔Le Rotonde et le théâtre de la Reine à Stowe〕,一七四○年)。不過,他也預示了接下來近十年這個時代的重要論著,例如懷特萊或渥波爾的著作(《庭園的現代品味史》〔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Taste in Gardening〕,一七八○年,盧梭死後兩年)。《新愛洛伊絲》的空前成功為庭園思想帶來極大貢獻,它將誕生於英國的庭園概念散播至整個歐洲,就如同鳥群將種子運送至別處。它的力道來自於,盧梭並未撰寫一篇抽象或技術性的論述,而是將他的庭園藝術概念化身為引人入勝的小說情節和人物,讓讀者得以投射其中、多所認同。而他的散文更是盡顯魔力。
我心底深信,他夢想他的愛麗榭的方式,相較於身為一位理論家更近於一位哲學家,相較於畫家更近於音樂家。溪水的潺潺聲、樹葉的沙沙聲、鳥兒的鳴叫聲令扉頁間如許生動,而我們就好似走在苔蘚上、書中的漫步者身旁。茱莉的花園是一烏托邦,一想像的花園,尚─雅克的感性與哲學都安置於此。此處體現一種生活的理型。愛麗榭是一天堂,一原初自然的小島——但是是由人類的雙手所創造,或者應該說,是女人的雙手。茱莉夢想著有一天將照料花園一事託付給她的孩子,並且教導他們園藝之事。自然與美德:我們就這樣來到了盧梭思想的核心。
告訴我你夢想哪一種庭園,我便能告訴你你是誰。隔天清晨獨自回到花園,聖普樂發現在愛麗榭最極其珍貴的是——平靜。或許這就是盧梭最為憧憬的?
靈魂的平靜,他在植物學的天地裡找到。在蒙莫朗西時,他寫出了《新愛洛伊絲》、《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Émile):這三部作品之值得重視,對其當代人以及未來世代的影響可觀。他和艾皮奈夫人之間產生嫌隙後,至同樣位於蒙莫朗西的蒙路易(Mont-Louis)鄉間小屋居住、尋求庇護(現為尚─雅克.盧梭博物館),後又遭追捕而離開,他的《愛彌兒或論教育》被查禁並遭到焚書,加上逮捕令,使得他不得不展開逃亡。他選擇了瑞士,首先是伊韋爾東─列班(Yverdon-les-Bains),再來是在伯恩州(Berne)的莫蒂耶(Môtiers),他便是在那裡培養採集植物標本的興趣。新一波的迫害緣於《山間書簡》(Lettres écrites sur la montagne)的出版。他的住所被攻擊,人們威脅他。他前往聖皮耶島(l’île de Saint-Pierre)避難。再一次,他以為自己找到了樂園,對植物學的興趣加劇成一種狂熱。他甚至計畫要撰寫《花神》。
或者下面购买。(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