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epub,mobi,azw3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epub,mobi,azw3电子书:「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前瞻的企業構想,表述不當,會被當成癡人說夢。絕佳的研究成果,論述不當,會變成難以卒讀的廢紙!論文寫作的技藝可以突顯研究成果的價值,更是研究生邁入社會後,跨領域溝通、遊說、以理服人的利器!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培養研究生研究與創新的能力,引導研究生產出優質的研究成果;《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鍛鍊研究生批判性思考與去蕪存菁、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能力,引導研究生將研究成果寫得鞭辟入裡,擲地有聲。二者皆能深刻引導大家學習終身受用的厚實力!更是碩、博士研究生迎向志業、人生,不可或缺的勝出手冊!

书名: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作者: 彭明輝
格式: AZW3

去蕪存菁,精準表達,以理服人:論文寫作的技藝

假如論文寫作僅僅只是在「鍛鍊文筆」,或者一離開學術圈就毫無用處,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需要用心去學,這本書也不需要存在。

想寫這一本書,是因為論文寫作的過程可以磨練出四項終生受用的能力(去蕪存菁、精準表達、以理服人和批判性思考),而且它們有很多現實上的應用價值(參見第13章)。只不過很少人警覺到論文寫作和這四項能力的關係,或者不了解這四項能力的實用價值,因而寫論文時敷衍了事,結果始終未能培養出這些能力。

在許多重要的人生場合裡,我們都會需要用口頭或書面的表達去說服別人。譬如,申請工作或研究所時,我們必須要用書面文件和口頭報告去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內在美」,讓他們相信你比其他競爭者更適合這個位置。其次,不管是企業內部的提案與討論,跨部門的工作或協調會議,甚至跨企業的溝通、協調、遊說與結盟時,批判性思考都有助於覺察自己的成見和不足,而「精準表達、以理服人」則是化解歧見,促成彼此利益一致的關鍵能力。

在這些場合裡,決策者往往時間與耐性都有限,你的報告必須精準扼要且條理分明而易於理解,以便先引起他的關切,繼而化解對方的疑慮,又讓他隨時保持著興味與信任。因此,在構思簡報資料或書面報告時,你必須先揣測、拿捏對方的心理,據以研判他想知道的重點,他可能會不耐煩的枝節,他可能的疑慮和質疑。然後,再據此取捨內容,安排簡報與書面報告的秩序。也就是說,「以理服人」絕非自說自話,而是像下圍棋或西洋棋那樣,先充分揣摩過對方可能的心理反應與需要,據以擬定自己的表達(遊說)策略和表述的先後次序,最後才能做到「去蕪存菁、精準表達」。

……

深入淺出,綱張目舉:背景理論的寫作要領

全球第一個提供線上服務的公司CompuServe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提供電子郵件、電子布告欄和網路論壇等網路服務,到一九九一年已擁有六十二萬個訂戶。面對這個發展趨勢,較敏感的社會學者與傳播學者也開始熱烈討論線上人際互動與線下(面對面的)人際互動的根本性異同。傳統的社會滲透理論(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認為,人都有建立親密關係與誠實地自我揭露的需要。但是早期有關線上人際關係的研究普遍認為:線上互動僅限於文字的溝通,缺乏面對面互動時的多元線索(臉部表情、語調、肢體語言,乃至於肢體的互動),因此其功能將會局限於事務性的協商,而很難促進人際情感的交流。此外,網路互動的匿名性會助長不負責任的欺騙與言語傷害等行為。

後來,傳播學者約瑟夫.瓦爾瑟(Joseph Walther)在一九九二年的論文裡批判當時的主流理論,指出其中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的重大錯誤,並根據實證研究的線索而提出「社會訊息處理」(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理論,主張人們有能力在線上互動過程中逐漸發展出新的溝通策略與解讀技巧,從對方的文字裡搜尋相關的線索和暗示,旁敲側擊地揣摩對方的情緒與個人特質,並且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跟面對面溝通時類似的人際關係,只不過會較費力而已。這個主張後來獲得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並啟發了無數後繼的研究,因而獲得美國傳播學會二○○九年度「查爾斯.烏柏特(Charles H. Woolbert)研究獎」。後來,他又提出「超個人模式」(hyperpersonal model)的理論,主張網路可以讓人在不受外貌影響下,認識彼此的內在特質與志趣,因而比面對面的互動更有助於建立較理性的親密關係。

緊接著,全球第一個商業化的約會網站(Match.com)在一九九五年開始營運,一九九八年的好萊塢電影《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拿它當話題,描述一對在實體世界裡因書店業務而勢不兩立的仇家,如何透過電子情書而最終成為情侶的故事。到了二○○四年,剛於年初創立的臉書仍以長春藤聯盟的學生為主要用戶,美國的線上約會用戶卻已有數千萬人,而學術界則仍在激烈爭論線上約會的利與弊。支持者主張網際網路可以克服地理限制從更寬廣的對象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伴侶,而且可以在不受外貌的影響下認識對方內在的真實面貌;反對者則舉出網路約會隱藏的各種陷阱,包括欺騙、被拒者的騷擾與報復,乃至於暴力攻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