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程碑文库第1+2+3辑epub,azw3电子书。人类文明通识读本,每一本,都是塑造历史与今天的里程碑。一场跨地域、跨时空的人类文明探索之旅,跨越4300年历史长河,遍布全球47个城市,涉及18个学科领域,记载超过60个人类文明高光时刻。选题包含闻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馆》、《格尔尼卡》;也有知国内鲜有涉猎的《巨石阵》;较为冷门的《摩天大楼》等。从最小颗粒切入,不仅仅是记录每一个“高光时刻”,更是通过书写“什么成就了伟大,伟大又影响了什么”读懂一个时代。
一个个里程碑,汇聚成人类文明版图,带你读懂世界、读懂时代、读懂自己,升级你的知识体系与视野格局,用一套书,打造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人文图书馆。
书名: 里程碑文库第1+2+3辑(人类文明高光时刻的探索之旅,一套全球顶尖学者写给所有人的微观人类文明史!汇集人类所有伟大成就!跨越4300年历史长河,遍布全球47个城市。涵盖建筑、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每一本聚焦一座“不可不知”的人类文明里程碑!)(套装共17册)
作者: 唐克扬 & 等
格式: AZW3
18世纪的大英博物馆“展室繁如星汉”
理事拿到了斯隆、哈利、科顿和爱德华兹的藏品后,下一个任务就是为所有藏品寻觅一个“总储藏处”。他们考虑过白金汉府,但否决掉了,原因是不菲的花费与“房屋状况和周边环境的不便”。白金汉府后来成了白金汉宫。最后,博物馆的落脚点选在了布鲁姆斯伯里空空荡荡而又四壁倾圮的蒙太古府。这座17世纪的法式庄园位处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之间,位置便利,但已经被蒙太古公爵弃之多时,状况堪忧。伦敦育婴院(1)也拒绝了在该处选址,理由是排水不良。但这对一家博物馆而言没什么——这是一种新型机构,之前很少有建筑物用作此途——在1753年,它似乎挺合适。
蒙太古府亟待维修,“屋顶下沿的水槽和檐口情况糟糕,加上原本修建得也不是很好,所以要是恢复此前建筑样式的话,房屋还是容易朽坏”。[13]因此,更为昂贵的建筑方案立即得到通过:使用石料,而非原来的木料。这座建筑物也需要大量新式书架,存放卷帙浩繁的书籍:1755年7月,一位测量员的报告提议,立即安装8160英尺之长(约2490米)的书架。他们选用了绿棉墙纸,并在“所有展室都推而广之”。[14]凭着一份遗嘱和一笔预算,建馆工作逐步推进。1754到1758年间,蒙太古府渐渐达到了今天的标准,从切尔西庄园、多佛尔街、科顿府和威斯敏斯特运来的一车车文物抵达了大罗素街。1757年,英王乔治二世从英格兰历代君主的旧皇室图书馆中抽出一份礼物赠予博物馆,其中就有《亚历山大古抄本》(Codex Alexandrinus),马修·帕里斯的《英国史》(Historia Anglorum),还有英王授予的特权:不列颠境内出版的每本书的缴交本。
蒙太古府里的花园立即清扫干净了。布鲁姆斯伯里是个颇具盛名的去处,从1757年起人们就获允在花园里自由地散步。正如本书第14~15页的地图显示,花园背靠一片开阔宽敞的空地,一直延伸到汉普斯特德和伊斯灵顿区。如果你知道该向谁打听的话,便有可能快速预览花园里都有什么。诗人凯瑟琳·塔尔伯特(1721—1770)曾经描写了她于1756年在蒙太古府的一晚:
从今以后这里得名“大英博物馆”。我高兴地看到,科学在这片街区里如此壮丽而又如此优雅地扎下了根……(我)觉得我现在比之前要更加热爱(蒙太古府)了,这里藏有极具价值的手稿、寂静无声的图片和远古久远的木乃伊。之前我来的时候,这里挤满了悲惨兮兮的人们,里面则是一处休闲取乐之所,也是一处决斗仇杀之地,没什么文物……除了三间手稿室之中的两间之外,一切都还没什么条理。它们和三十间展览室都亟待一切类型的珍奇之物入藏。
……
《英雄交响曲》的反响
正如我们所见,贝多芬的新交响曲通过几次半公开的演出对外发布,负责演奏的是交响曲的受献对象——洛布科维茨亲王的私人管弦乐队。按照今天的标准,这对听众来说无疑是相当痛苦的体验。业已证明,贝多芬之前的两部交响曲都不易演奏,但《英雄交响曲》的挑战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并非寻常的18世纪室内乐演奏——后者演奏时间更短,使用的冷僻琴键较少,套路娴熟的陈词滥调更多——一切都有章法可循,因此演奏者无须太过费力。虽说如此,演奏《英雄交响曲》所需的乐器数量并不比演奏莫扎特晚期的《G小调交响曲》所需的乐器多多少。人们曾在凡·斯威腾男爵的家中演奏过《G小调交响曲》,当时莫扎特也在场,但效果十分糟糕。据说莫扎特听后,不得不选择转身离去。随着乐器数量以及乐曲难度的增加,管弦乐队自然也越来越参差不齐。只有在19世纪20年代,当像贝多芬这样的交响乐作曲家培养出规模越来越大的乐团并使之成为潮流时,指挥才开始成为管弦乐队内一个独立而又不太实用的角色。除了少数例外,由通奏低音键盘乐器的演奏者开始领奏这一传统到18世纪末已近乎绝迹,管弦乐队中的一位成员——通常是首席乐师(即第一小提琴手)在微妙复杂的地方会挥舞他的琴弓指示节拍。在排练《英雄交响曲》时,作为指挥的贝多芬会作出干预,这种干预具有灾难性,使许多演奏者对演奏贝多芬具有难度的作品感到愈加茫然、愈加困惑。因此,排练经常会出现完全混乱的情况,而且经常需要重新开始。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贝多芬时代的演出规模宏大,堪称惊人,有一些简直像故意为了损害演出效果而设计的。其中一次演出是贝多芬自己于1803年4月5日在维也纳剧院举办的音乐会,就在两个月前,他开始在维也纳上德布灵定居并开始认真创作《英雄交响曲》:
该演出包含《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C小调第3号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独奏),以及清唱剧《基督在橄榄山上祷告》的首演。演出从早上8点开始,到了下午2点30分,大家都已筋疲力尽、怒气冲冲,对于我们亲爱的、善良的利赫诺夫斯基亲王来说……那天差点以惨败收尾。亲王考虑周到,提供了几篮黄油、面包、肉和酒,喂饱了饥肠辘辘的人,说服他们再试一次。即使在那时,清唱剧也没有很成功。这一次,大众的直觉是正确的:贝多芬误判了自己的风格,他本人后来也承认了这一点。(1)
就在前一年,贝多芬向他的朋友小提琴家文策尔·克伦普霍尔茨吐露,他对自己迄今为止的作品并不满意。“从今天起,”他说,“我打算走一条新路。”《英雄交响曲》因此成为贝多芬尝试新风格的第一部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