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散的藝術與科學: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放空為什麼會讓我們更有創意epub,mobi,azw3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立體書封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立體書封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epub,mobi,azw3电子书: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放空為什麼會讓我們更有創意。透過神經科學最新研究,作者說明,閒散度日才是真正符合大腦演化的原始設定:當身心越放鬆,大腦也就越活躍、越能在看似不相關的事物間締結非比尋常的新鮮連結;許多偉大的發明,或日常生活中的靈光一閃,正是源於這樣的狀態。如果我們希望輕鬆度日且更有創意,何不從此刻就放手,讓大腦順其本性、自在悠遊?

作者安德魯‧斯馬特(Andrew Smart)表示,他的論述不是自以為是的管理學理論,而是有科學根據的。他提出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證據,說明無所事事的放空其實會提高腦活動。神經科學家用核磁共振造影術來研究腦中血液的流量和血氧濃度,發現當我們進行特定工作時,一些腦區如:海馬回、內側前額葉皮質、前扣帶皮質和楔前葉的活動其實是被抑制的。反之,當人沒有在處理特定工作時,這些區域反而是活躍的,神經科學上稱之為「靜息狀態網絡」(RSN;resting-state network)或稱「預設模式網絡」(DMN;default mode network)。這時腦可能是處在更快樂、更健康和更有創意的狀態。

书名: 閒散的藝術與科學: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放空為什麼會讓我們更有創意
作者: 安德魯.斯馬特(Andrew Smart)
格式: AZW3, EPUB

遊手好閒,那可憎的怪獸

至少打從荷馬開始,人類對這個問題一直感到矛盾。在《奧德賽》(Odyssey)中,忘憂島上的居民終日懶洋洋地躺著「大嚼忘憂果」。他們熱情好客,看起來心滿意足。然而對奧德修斯與他的船員來說,這些人是一大威脅。當他們抵達忘憂島,這個工作狂船長派了幾個手下前往調查當地的狀況。忘憂島居民「無意傷害他們」,而是招待他們飲用自己釀製的飲料,沒想到飲料的威力強大,讓這些希臘人放棄返家的念頭。奧德修斯,這個英勇無畏的化身,強迫受到影響的手下返回船上,並將他們綁在槳手座位上。他心裡明白,假如其他船員嚐到忘憂果的滋味,他們就再也無法離開這座島了,於是他下令解纜出航。塞繆爾.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英譯稿是這麼寫的:「他們各就各位,用槳重擊這片灰色海域。」

儘管西方世界老是認定中國將勞動、生產力與勤奮奉為圭臬,但是在孔夫子時代,無所事事並非是一種次文化,而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時的儒生多半留著指甲,證明他無須動手勞動。其實,儒家鄙視體力勞動,推崇悠閒自在與輕鬆不費力。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資深研究員勞倫斯.哈里森(Lawrence E. Harrison)指出:「對中國人來說,薛西弗斯並非悲劇,而是令人噴飯的笑話。」哈里森寫道,道家哲學的最高原則是「無為」,意思是指一個在精神或智識面真正開明的人,會用最少的力氣過生活。在軍事方面,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一名好的將領會促使敵軍耗盡自己的氣力,並耐心等候恰當的攻擊時機到來,設法讓條件有利於己,如此便可以盡可能地少做些事。這和西方試圖用壓倒性的努力與力量來達成某些預定目標的想法形成對比。儘管中國欣然接受無所事事的歷史非常悠久,然而目前它卻被視為世界工廠,這是何等荒謬的事。事情會這樣或許是因為,正如同一位中國物理學家最近告訴我的,直到最近五十年左右,中國方才得以「戰勝」儒家思想。

在西方,隨著啟蒙運動的到來,工作變成機械化、科層化、去人性化,哲學家紛紛起而反擊。在那時候,由於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正要迎來一段前所未有的擴張時期,「高貴的野蠻人」(noble savage)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廣受大眾歡迎。這種人的獨特特質之一是虛度光陰,恣意享受不勞而獲的成果。無與倫比的山繆.強森(Samuel Johnson)於一七五八至一七六○年間,在名為《懶漢》(The Idler)的期刊上刊登了一系列論無所事事益處的文章。他寫道:「享受無所事事……並不會傷害他人;因此不應被視同詐騙,後者會危及個人財產,也不該與自大相提並論,後者當然會在別人的劣勢中尋求滿足。無所事事是一種不事張揚的特質,既不因炫耀而招致妒忌,也不因對立而引發憎恨;因此,沒有人忙著審查或偵測它。」

……

頓悟的片刻與自知之明

今日,人人都知道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引力理論如今是最基本的科學原理。不過在牛頓的時代,「引力是宇宙中一種基本力」卻是個非常荒誕的想法。事實上,對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看不見的力量能從遠處作用在物體上,若不是邪靈作祟,就是眾神賜福。

牛頓自己也很難接受「從遠處作用」這個現實。其實,他並不鼓勵大眾嘗試弄清楚引力的真正成因,反而希望大家能將焦點放在他提出的數學式和他的實驗確實行得通。

從當代時間管理文化的角度來看,懷著「沉思的心情」坐在庭院裡根本就是浪費時間。這個(缺乏)作為對某些人資部門的人而言,代表牛頓未必是個可靠的員工。難道牛頓必須將「下午五點:坐在庭院裡,沉思墜落的物體」寫進他的待辦清單嗎?哪個講道理的人會認為艾薩克.牛頓爵士會列待辦清單呢?

牛頓其實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可以坐在自家庭院,什麼也不做,因為對牛頓來說,坐在院子裡沉思從來都不是浪費時間。

今日,通俗雜誌常告訴我們應該為自己安排「停工時間」(downtime),因為企業控制下的日程表要求實在不人道。當然,眾人並未坦率面對這個問題的根源,而我們則被建議在不與工作義務衝突的前提下,應將休息時間也「安排」進日程表中。停工時間其實是提高生產力的一種手段。

沒錯,牛頓是自己的老闆。他想工作的時候就工作,他覺得坐在庭院好時就那麼做。當然你會指出,這種情況在目前的經濟制度下是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對此我會說,我們受到經濟制度所迫而缺乏智的動力(intellectual dynamism),也只是剛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