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年代:意識形態、排外、極端局勢如何摧毀民主和走向戰爭mobi,azw3

關鍵年代:意識形態、排外、極端局勢如何摧毀民主和走向戰爭

關鍵年代:意識形態、排外、極端局勢如何摧毀民主和走向戰爭mobi,azw3在這個紛亂吵擾、光怪陸離的時代,新聞幾乎以分秒為單位更新,電視頻道似乎就快要不夠看,網路又闢出多重戰場,世界在每個人的點指間鋪展,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動態成百成千從我們眼前溜過,每個瞬間都在創造歷史,而歷史,是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力量。美國歷史學家提摩希.史奈德就在《暴政》一書中如此評價歷史:「歷史不會重複,但它為我們燃起提點的明光。」

閱讀本書,讀者們將會有種熟悉感,明明是百年來的歷史,卻好似在說當代的社會,而其中的事件更宛如現正上演的國際大事。我們置身如此變幻莫測、高速運轉的潮流中,要了解歷史脈絡,才能掌握現在人們的思維邏輯、社會趨向從何而來;才能洞悉構築現況的基座、知曉眼前這座高塔是將繼續向上增建,還是很有可能轟然一聲倒塌。務必握緊歷史中提點我們的點點明光,才能真正明白所處的世界,掌握未來的面貌。

從貿易的歷史上來說,二戰結束之後,西方世界基本上信仰的是避免「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ur)的貿易心態,因為「以鄰為壑」正是造成二戰前夕各國貿易大戰與經濟大蕭條的原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國內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為了保護國內市場,共和黨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參議員與威利斯.霍利(Willis Hawley)眾議員倡議提高進口關稅。一九三○年美國胡佛總統在一千餘位經濟學家的強力反對之下,依舊簽署該法案,是為《斯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而在美國通過提高關稅來保護國內市場後,各國便先後採取報復性關稅來抵制美國,以及保護國內市場,這使得國際貿易進入黑暗期,各國經濟因此快速、大幅衰退。部分經濟史學家更認為,正是該法案的通過造成美國經濟大蕭條。而終結該法案的是二戰結束之後由美國主導所成立的《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該協定正式在一九九四年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換句話說,在過往七十年裡,人們不可以忘記的是,世界各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實際上是從GATT到WTO的低關稅以及避免以鄰為壑的心態的功勞。

目前,我們尚且無法蓋棺定論川普的國際經濟政策,然而川普式的保守主義和非傳統外交方式所帶來的風險,正在撼動美國全球貿易領頭羊的地位,而結果仍未可知。

二○一七年的G20峰會首次出現的貿易保護言論,已先為美國政府留下未來貿易保護的後門。美國已經退出了泛太平洋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並且提出了新版的美、墨、加三國貿易協定。為了讓美國可以在中國與美國貿易中獲得公平的待遇,川普透過提高對中國的關稅發動「自損四百、傷敵一千」的貿易戰,威逼中國讓步。正如同在安全領域上,川普要求歐洲各國提高軍費支出後,遭到來自德國的阻力,中國果不其然也以提高關稅作為回應。兩國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美國副總統彭斯更在二○一八年發表新一輪的中國政策,矢言要在新的大國對抗中取得最後的勝利。即便美國在占優勢的情況下,有極高的可能在貿易戰中獲勝,然而這樣的純然權力鬥爭,是否會對美國在全球經濟合作倡議上產生不良影響?這樣的連鎖效應,不就是令人擔憂的「以鄰為壑」嗎?

https://kendou.cc/product/%e9%97%9c%e9%8d%b5%e5%b9%b4%e4%bb%a3mobiaz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