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文集(上海古籍出品)kindle版mobi,azw3

陈寅恪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上海古籍出品)
书名: 陈寅恪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上海古籍出品) 作者: 陈寅恪

陈寅恪文集mobi,azw3繁体横排,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陈寅恪文集》包含陈寅恪先生著作七书:《寒柳堂集》(收《论再生缘》等论文11篇,附《寅恪先生诗存》)、《金明馆丛稿初编》(考订、阐述我国中古时期历史人物、事件、制度,兼及佛道宗教、声韵学等问题,收论文20篇)、《金明馆丛稿二编》(考证我国史实和少数民族关系,探索佛经演变和佛学传播等,收集论文62篇)、《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对隋唐两代典章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探讨唐代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概况及其演进)、《元白诗笺证稿》(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研究专著)、《柳如是别传》(全三册,陈寅恪晚年代表性专著。使用训诂、考据、校勘等方法,通过对明末名妓柳如是同钱谦益相结合的婚姻唱和诗的笺证,在探讨柳如是个人历史的同时,对明末清初的政治、文化状况,尤其是当时江南知识分子的状况均有所辨释。),附录《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蒋天枢著)。

論再生緣

寅恪少喜讀小説,雖至鄙陋者亦取寓目。獨彈詞七字唱之體則略知其内容大意後,輒棄去不復觀覽,蓋厭惡其繁複冗長也。及長游學四方,從師受天竺希臘之文,讀其史詩名著,始知所言宗教哲理,固有遠勝吾國彈詞七字唱者,然其搆章遣詞,繁複冗長,實與彈詞七字唱無甚差異,絶不可以桐城古文義法及江西詩派句律繩之者,而少時厭惡此體小説之意,遂漸減損改易矣。又中歲以後,研治元白長慶體詩,窮其流變,廣涉唐五代俗講之文,於彈詞七字唱之體,益復有所心會。衰年病目,廢書不觀,唯聽讀小説消日,偶至再生緣一書,深有感於其作者之身世,遂稍稍考證其本末,草成此文。承平豢養,無所用心,忖文章之得失,興窈窕之哀思,聊作無益之事,以遣有涯之生云爾。

關於再生緣前十七卷作者陳端生之事蹟,今所能考知者甚少,兹爲行文便利故,不拘材料時代先後,節録原文,並附以辨釋於後。

再生緣第貳拾卷第捌拾回末,有一節續者述前十七卷作者之事蹟,最可注意。兹迻寫於下。至有關續者諸問題,今暫置不論,俟後詳述之。其文云:

再生緣。接續前書玉釧緣。業已詞登十七卷,未曾了結這前緣。既讀(「讀」疑當作「續」。)前緣緣未了,空題名目再生緣。可怪某氏賢閨秀,筆下遺留未了緣。後知薄命方成懺,(「懺」疑當作「讖」。)中路分離各一天。天涯歸客期何晚,落葉驚悲再世緣。我亦緣慳甘茹苦,悠悠卅載悟前緣。有子承歡萬事定,(「定」疑當作「足」。)心無罣礙洗塵緣。有感再生緣者作,(「者作」疑當作「作者」。)半途而廢了生前。偶然涉筆閒消遣,巧續人間未了緣。

寅恪案,所謂「再生緣。接續前書玉釧緣」者,即指玉釧緣第叁壹卷中陳芳素答謝玉輝之言「持齋修個再生緣」及同書同卷末略云:

却説謝玉輝非凡富貴,百年之後,夫妻各還仙位。唯有[鄭]如昭情緣未斷,到元朝年間,又臨凡世。更兼芳素癡心,宜主憐彼之苦修,亦斷與駙馬(指謝玉輝)爲妾。謝玉輝在大元年間,又幹一番事業,與如昭芳素做了三十年恩愛夫妻,才歸仙位。陳芳素兩世修真,也列仙班,皆後話不提。

及同書同卷結語所云「今朝玉釧良緣就,因思再做巧姻緣」等而言。故陳端生作再生緣,於其書第壹卷第壹回,開宗明義,闡述此意甚詳,無待贅論。所可注意者,即續者「可怪某氏賢閨秀,筆下遺留未了緣。後知薄命方成讖,中路分離各一天。天涯歸客期何晚,落葉驚悲再世緣」之語,蓋再生緣在當時先有流行最廣之十六卷本,續者必先見之,故有「可怪」之語。其後又得見第壹柒卷或十七卷本,故有「後知」之語,然續者續此書時,距十六卷本成時,約已逾五十年。距第壹柒卷成時,亦已四十餘年。(説詳下。)雖以續者與原作者有同里之親,通家之誼,猶不敢顯言其姓名,僅用「某氏賢閨秀」含混之語目之,其故抑大可深長思也。

陳端生於再生緣第壹柒卷中,述其撰著本末,身世遭際,哀怨纏綿,令人感動,殊足表現女性陰柔之美。其才華焕發,固非「福慧雙修」(見下引陳文述題陳長生繪聲閣集詩。此四字甚俗,頤道居士固應如是也。一笑。)隨園弟子巡撫夫人之幼妹秋穀所能企及,即博學宏詞文章侍從太僕寺卿之老祖句山,亦當愧謝弗如也。兹特迻録其文稍詳,不僅供考證之便利,兼可見其詞語之優美,富於情感,不可與一般彈詞七字唱之書等量齊觀者也。

《陈寅恪文集mobi,azw3》下载:

 

 

支付 ¥20 购买本节后解锁剩余7%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