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荒政治: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pdf电子书。二十世紀全球死於饑荒的人中,有80%喪命於中國和蘇聯。基於對這個問題的大量和深入的研究,文浩教授在這本書中對這些社會主義制度下發生的饑荒及其歷史和政治根源進行了剖析。他指出,斯大林和毛澤東所主導的過於雄心勃勃的工業發展計劃比革命之前的饑荒給蘇聯和中國帶來了更大的災難。
這是一部重要、勇敢而及時的著作。作者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人為造成的饑荒進行評估,其方法可能頗具爭議,但論據合理,分析合乎邏輯,絕對值得關注。
在共产国家里,短缺使注定的,即使是撒哈拉大沙漠,有一天也会沙子短缺。这就是共产主义的本质,抹杀经济活动,最后抹杀社会,抹杀人类文明。
20世紀死於饑荒的人數多於歷史上任何一個世紀。聽到「饑荒」這個詞,我們的腦海裏常常出現非洲婴兒餓得奄奄一息的畫面。但是更符合歷史事實的是,如果聽到這個詞,我們也應該想到蘇聯和中國餓死的農民。因為,如斯蒂芬.戴維洛斯(Stephen Devereux)所估計,20世紀死於饑荒的7,010萬到8,040萬人中80%是這兩個國家的公民。這個数字還不包括以全球平均水平認定的食物匱乏和饑餓造成的死亡,而僅僅是根據與「正常年份的人口發展平均數相比,由於饑荒而造成的過高的死亡率。這兩個國家在革命政權統治下,發生了多次恐怖的饑荒,比革命前的自然災害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俄國1919至1921年內戰期間革命前的自然災害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俄國1919至1921年內戰期間1933年集體化之後的饑荒; 1941年德軍入侵之後的饑荒,當時納粹以饑餓作為種族诚絕政策的一部分;戰後1947年在蘇聯發生的饑荒國大躍進期間(1958- -1961) 發生的饑荒造成了千百萬人的死亡。很明顯,大躍進導致的饑荒不是中國特有的,應該將其放在農業帝國進行社顯,大躍進導致的饑荒不是中國特有的,應該將其放在農業帝國進行社至1933年的饑荒與中國大躍進期間的饑荒進行比較,因為它們具有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