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mobi,azw3

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小說,直擊一九五○年代臺灣茶葉商戰內幕。最晦暗的局勢,最輝煌的榮耀──臺灣茶金歲月的故事。史上最惡通膨時期的臺灣商戰秘辛,勾勒「四萬換一塊」時代背景下的營生之道。重現一九五○年代臺灣最大茶廠,人情與物業的風華絕代。

一九四九年,全臺灣最大茶葉出口商的獨生女張薏心,原本應招贅一個男人,接管她的人生與父親吉桑的龐大事業。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介入債台高築的家族事業,在一個沒有「女商人」的時代,學習談判、妥協、忍辱、抉擇,穿梭在以男人為主的商場上,以行動證明自己的能耐和本事,在一場場「茶葉商戰」中,帶領著搖搖欲墜的公司尋找生路。

书名: 茶金
作者: 黃國華
格式: AZW3

提起臺灣茶,大家都不生疏,但說起茶葉曾經是臺灣重要的出口加工品與經濟作物,那卻是很久以前的風光,現在許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了;而提到“北茶南糖”,也是你我不陌生的產業分布區塊,但臺灣現在的茶園多在中南部又是怎麼一回事?

臺三線上的桃竹苗地區與新北市坪林、三峽等地,在早年是臺灣茶葉重要產地,完工於一九四九年的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是茶商姜阿新為了招待洋行貴賓而興建,更見證了當時茶葉的繁華榮景。二〇一四至二〇一六年,姜阿新的女婿廖運潘先生自費出版、寫給自己家族子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九冊浮生手稿,書中對一九四〇、五〇年代他的岳父姜阿新多所描述,從新竹北埔的製茶產業,到與洋行貿易商業的往來,都有翔實的描述;姜阿新曾經擁有臺灣最大的茶廠與最新的設備,也是臺灣紅茶最高的產量與出口量,這樣的故事絕對是戲劇的好題材。在已有文字資料上,又有可以採訪對象,經由當代人去看當代,實屬製作與時代相關作品的珍寶。

一九四九年前後,臺灣茶葉外銷是特許經濟作物,是外匯重要來源,後更成為外交推手,創下了茶金時代。一九五〇年後,許多人都有著穿著美援麵粉袋製作的衣服或短褲的記憶,同時期美援除了對臺灣民生物資援助,也提供基礎建設所需的物資;當年,美國為了美援成立懷特公司(J.G.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該公司的負責人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Beausset)保留了整批在臺灣期間的相關資料與文件;二〇〇六年這批史料移回臺灣大學圖書館,並成立狄寶賽文庫。耙梳史料清晰可見狄寶賽在臺灣美援時代的重要角色。

……

一九四七年六月,血色般的紅夕陽,淡水河被染成紅通通一片,染紅的不是夕照而是鮮血。

河邊是惡名昭彰的國民軍政府軍第二十一師部隊,好幾輛軍車停在堤防邊,每輛押著一排二十個人囚徒,一共有上百人,兩人一組被鐵絲緊緊綁住雙手雙腳,被迫站在堤防上,幾十個持槍的軍官士兵,對著上百個被蒙住眼睛捆綁手腳的囚徒開槍掃射,不到一分鐘全數被擊斃推下淡水河,軍車與軍人迅速離去。

幾個鐘頭後,沒有路燈、夜色暗黑的堤防邊,出現幾十個拿著油燈的身影,摸著退潮後的河灘,徒手在河床的爛泥與垃圾堆中挖掘,這些人都是今晚在此被處決者的家人親屬,幾十盞煤油燈在河床上緩緩移動,彎著腰翻過一具具屍體,尋找失蹤的親人,現場只有水拍打岸邊的聲音,沒人敢出一絲聲音。

我提著一盞煤油燈來此找尋失蹤多日的父親,彎著腰忍住作嘔與悲痛,翻著一具具還沒腐爛的屍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