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的饭局》mobi,azw3显得十分特别,全书以小品文的形式,以鲁迅二十多年来的饭局为线索,严谨梳理介绍其交往和生活、创作日常,轻松耐读,资料丰富,实属另一形式的鲁迅小传,读者可以从中窥见大先生的真实一面,也能感受民国时期的真实社会风情,更能对现代文学的作家作品有一些了解,是值得收藏的匠心之作。(但其实我看了一下,作者大体上只是罗列了些鲁迅的吃饭事项,并没有论证什么。散乱。)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1912年来到北京至1936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原点,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
鲁迅是1918年随《狂人日记》一起出现的名人,而周树人的名字1898年以来就有。
一般意义上的鲁迅是怒发冲冠的,每天在战壕里擦拭锃亮的匕首投枪,“一个都不宽恕”的决绝姿态使人联想到他的牙齿都闪烁着钢铁的光芒,是一位纯金足赤的战士。而周树人则似乎平和得多,很长一段时间,他不过是一位在绍兴会馆中埋头抄古碑的小公务员。
他爱吃零食,尤好甜食。
周树人爱吃零食的习惯,大约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用以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疲劳,抵御困倦和饥饿。日本有一种和茶道相关的著名茶点,叫“羊羹”,很受周树人青睐。羊羹最早出自中国,是用羊肉熬制的羹,后来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于是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状食品。周作人1957年8月发表文章称,羊羹“并不是羊肉什么做的羹,乃是一种净素的食品,系用小豆做成细馅,加糖精制而成,凝结成块,切作长物,所以实事求是,理应叫作‘豆沙糖’才是正办”(《羊肝饼》)。日本文坛巨匠夏目漱石称赞羊羹:“泛蓝的熬炼方式,犹如玉和寿山石的混种,令人感到十分舒服。不仅如此,盛在青瓷皿中的蓝色羊羹,宛如方从青瓷皿中出生一般的光滑匀润,教人不禁想伸手抚摸。”羊羹和茶道相关,和文人性情相关,怪不得这么多的文学大家对其深爱有加。周树人在日本自然把羊羹当作主要的佐餐,回国后,还常常思念这种点心,并托人从日本漂洋过海寄来食之。1913年5月2日鲁迅日记载:“午后得羽太家寄来羊羹一匣,与同人分食大半。”有美味而与同人分食,人生一乐也。
鲁迅日记中关于零食的记载可以信手拈来,以1912年为例:8月14日,“夜饮于季巿之室,食蒲陶、杏仁”。9月5日,“饭后偕稻孙步至什刹海饮茗,又步至杨家园子买蒲陶”。蒲陶即葡萄,买上之后,急不可耐,“即在棚下啖之”。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也曾站在北平的街头大啖葡萄。9月25日,“晚铭伯、季巿招饮,谈至十时返室,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感情如此炽热,让人动容,分明是思念故乡的月饼了。11月9日,“夜作书两通,啖梨三枚,甚甘”。欲罢不能状如在目前。
周树人在北京常买零食、甜点的地方有:前门内临记洋行、西美居、观音寺稻香村、晋和祥等。据笔者统计,仅以1913年为例,周树人购买茶食、饼饵的情况是:临记洋行10次、西美居1次、稻香村5次、晋和祥10次,每次一元至数元不等。
《鲁迅的饭局mobi,azw3》下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