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柏村回憶錄mobi,azw3》是一本兼具歷史高度、論理深度及全球視野的巨著。歷經中國古老而保守的封建社會及隨後所發生的劇烈轉型的現代化,直至今日全球化的快速流動與重整,郝柏村先生不僅是這漫長且驚駭歲月的歷史見證人,且是對歷史有所推挽的參與者。
一九五五年秋,郝柏村來到了金門前線,擔任第八軍砲兵指揮官,兼任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指揮官,面對的是最真實、最嚴酷的防衛任務,也展開了我軍職生涯中極關鍵的一段歷程。這正是民主與共產兩大陣營勢均力敵對峙的時刻。
「傳統和紀律是促成士兵效命的動力」。我以為,天下強兵在將,但即使是一位名將,他的個人生命也是有限的,強將之道必須在建立優良的傳統,這才是永久生命。我以建立現代化革命軍的優良傳統為己任,意即在此。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我到海南島後,顧祝同總長命我先行來臺,我乃於十二月末由海口搭華聯輪來臺灣,華聯輪不能在海口的碼頭靠岸,我們要乘漁船轉登華聯輪,航行了兩天兩夜抵達基隆。
這是我首度踏上臺灣的土地,第一印象是人民勤奮,社會秩序良好,臺北市的街道十分清靜。歷經多年動盪的戰亂歲月,能夠平安來到臺灣,我有一種重新起步出發的慶幸。
蔣公斷言馬克思主義必敗
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因李宗仁代總統遠赴美國,蔣總統復行視事,鞏固保衛臺灣的領導中心。蔣總統復職後,在臺北中山堂的一次講話中,檢討大陸失敗的原因,自責領導無方,當時我亦在場;除此,蔣公還明示馬克思主義必敗。
然就二戰後,紅色政權幾乎遍布半個地球,共產主義氣焰之高,全球赤化在望的盛景正濃,當時我是個三十歲的三民主義信徒,聽了蔣公講詞卻深表懷疑,誰知四十年後共黨政權龍頭蘇聯竟解體了,東歐及中歐共產政權政局紛紛透過自由選舉成為民主政權,即使僅存極少數共產主義政權也均實行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制度,唾棄了馬克思主義,包括中國大陸。
蔣公的遠見與定見,顯示其堅定的意志與不放棄絕望中的奮鬥,是確保臺澎基地邁向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信心,確立貫徹孫總理建國的一貫目標。
復行視事後,蔣公隨即著手進行國民黨改造工作,接著政府也進行改組,首先是行政院改組,閻錫山院長辭職,陳誠組成新內閣;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撤銷後併入國防部,周至柔接任參謀總長;顧祝同總長則調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主任是何應欽一級上將,我也隨著顧總長調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上校參謀。
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是一個諮詢機構,出任戰略顧問者大都是大陸時期的封疆大吏,偶爾會舉辦一些學術座談。我雖是顧祝同上將的隨從參謀,但由於顧上將與何應欽上將公私交誼均篤,我也成為何上將的隨從參謀,有時隨何上將赴臺灣各地參訪,有時為他草擬講稿,對這位辦黃埔軍校以及參與北伐的元勳有了很親近的認識,他對我也頗為賞識。
此際的臺灣,驚魂猶未定,對岸的中共隨時可能發動攻擊;我軍曾在登步島擊退中共登陸進犯,也曾於一九四九年十月贏得古寧頭之役。但自一九四九年美國發表「對華白皮書」後,美援中止,一葉孤島身處風雨飄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