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mobi,azw3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mobi,azw3本書既是個人史、家族史,也是中國波濤洶湧的現代史。從民初的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到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民主轉型,三姊妹親眼見證三個世紀,跨越中國百年。作者遍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走過臺英美俄四地檔案館,選擇捕捉了三姊妹人生重要場面的六十四幀珍貴照片,以其一貫的「秉筆直書」精神,再度寫下一部足以重新理解中國現代樣貌的歷史巨作。

在閱讀了許多關於孫中山的史料之後,他在我眼前成形了。他遠非聖人──對此,作為傳記作家,我謝天謝地。他一生大起大落,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那些暗室裡的密謀,陽光下的凶殺,能讓書讀起來像看驚悚片。我也明白了由於孫,中國怎樣一步步最終走進毛澤東統治。孫值得寫,應該寫。可是,我不願用整本書來寫他。史料展示的孫中山,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全心全意追逐的是政治野心(或者說是雄心吧)。他是個單色調的人物。我對孫的興趣淡了下來。

與此同時,孫的妻子和她的姊妹們卻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宋氏三姊妹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但我一向並沒有特別注意她們。像一般人一樣,我知道她們的婚姻絕無僅有:三姊妹,一個嫁了「國父」孫中山,成了「國母」;一個嫁了多年的元首蔣介石,被稱為「永遠的第一夫人」;一個嫁了腰纏萬貫、據說是孔子後裔的孔祥熙。大家都說她們「一個愛國,一個愛權,一個愛錢」。這幾個傳奇人物雖然地位顯赫,可似乎不具有大時代中真實的人所必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與真切複雜的內心世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國企鵝出版社曾邀我寫一本關於宋慶齡的傳記,作為他們《現代女性叢書》的一冊。我粗淺地搜集了些資料,勉強寫了三萬字,但心沒放進書裡,寫成的小書不值一讀。

下载:《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mobi,azw3》

開始探索孫中山之後,漸漸地,我對三姊妹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直到她們蓋過孫中山,成為我希望書寫的人。她們雖然不決策,但位處權力中心;雖然也是政治人物,卻又不局限於政治,是多方面、多層次、多色彩的女人。她們有希望,有失望;有勇氣,有怯懦;有狂熱的愛情,也有絕望與心碎。她們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慘痛──從死亡的利劍隨時懸在頭上,到慶齡美齡由於丈夫的政治追求而小產,終身不能生育渴望的子女。三姊妹分屬你死我活的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而她們中的孫中山夫人、蔣介石夫人跟丈夫的關係,更是曲折跌宕,充滿感情糾結,迄今鮮為人知。

轉移寫作重心到宋氏三姊妹,絲毫不妨礙我探討民國四十年的願望。相反,這個時代,蔣介石與孫中山同等重要,缺他不可。孔祥熙在早期與孫志不同道不合,後來成為蔣的臂膀,是那些年變遷的寫照。以三姊妹為主,配以她們的丈夫,民國四十年能得到完整的敘述。不僅如此,長壽的她們,目睹了民初的民主中國(一般不準確地稱為「軍閥混戰」或「北洋政府」時期)、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民主轉型,美齡甚至親歷了三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這樣漫長的歲月,又都身處各自政治力量的頂峰,三姊妹堪稱中國現代史的最佳見證人。歷史與個人,家國事與兒女情,在她們身上再緊密不過地交織。她們的故事,真正令人盪氣迴腸。

寫作本書,我奉行一向的宗旨:秉筆直書,言必有據。跟從前寫傳相比,這次查找資料是前所未有的順利輕鬆。傳主們都跟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檔案很多在那裡,而美國檔案館館員是一流的盡職、高效、樂於助人。民主的臺灣,敞開了史料寶庫的大門,在整理、出版文獻資料方面取得的成就,給我印象至深,也讓我大大受益。我居住的倫敦,是孫中山在中國使館「蒙難」的地方,英國政府當年做了一系列調查,留下了大量卷宗;孫中山恩師康德黎醫生和英國首相索爾斯伯利侯爵的後代,都欣然合作,使我的研究非常順暢。就是中國大陸,也編輯出版了眾多原始書信。宋氏姊妹在美國養成的不斷寫信談心的習慣,蔣介石繼承的中國人持之以恆記日記的傳統,尊孫中山為「國父」而導致的對孫言行的詳盡記載⋯⋯所有這些,造就了浩瀚的史料大海,在其中我如魚得水,十分愉快。

…………

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歲的美齡回到中國。她在美國住了十年,養成了開朗樂觀的性格,無憂無慮,對政治沒有特別興趣。在喬治亞州梅肯市的威斯理安女子學院畢業後,她進了東海岸麻薩諸塞州的衛斯理(Wellesley)學院,專修英語、哲學,選修的課程包括《舊約聖經》。外向合群的美齡,比她的兩個姊姊都更深地融入了美國社會,威斯理安同學異口同聲地說:「她是三姊妹中最友好的,對誰都喜歡,什麼事都感興趣,總是快樂,說個不停。」「美齡愛到我房間來,躺在我的床上,枕著我的小枕頭跟我說話。」那時她「胖嘟嘟的」,「充滿活力,每分鐘都調皮搗蛋」。她渾身迸發出無法壓抑的精力,「在上法文課的中間,老師允許她離開教室去繞著校園飛跑,因為她小小的身體不能安靜地待在一個地方太長時間」。

在衛斯理學院,她像別的女孩一樣有「懺悔筆記」,跟同學交換著看。有一條寫道:「我的奢侈:衣裳。……我最喜歡的警語:不要吃糖果──一顆也不要吃。……我祕密的悲傷:太胖了。」她此後漫長的一生中,隨時都在注意自己的體重。

下载:《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mobi,azw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