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B:MIT教授教你如何製作所有東西mobi,azw3下载。消費文化及工業化大量製造,造成對地球資源的過度消耗,但是仍然無法滿足人類的所有物質需求,隨著電腦軟體能力的大幅提升,數位製造機具的價錢越來越親民,能力越來越強,大量客製化得以透過數位製造能力的普及而實現。大量製造並不會被取代或是消失,而是透過數位化個人製造來彌補工業化大量生產的不足之處。
這是一個網路時代的DIY,利用網路連結資訊及知識,使得製造這件事,不再是手做愛好者關起門來在家裡玩的興趣。
這本書,是Niel Gershenfeld 教授對於Fab Lab的核心理論最重要的一本論述,透過它,你會對於FabLab,乃至於物質世界的未來,會有更清楚的理解及認識!
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時代的自造能力
久遠以前,教育、工業與藝術是農村工匠工作的一部分。我就讀高中時,選擇升學的學生坐在非常無聊的教室裡唸書,而選擇職業學校的學生擁有最酷的工具—機床(machine tools)、焊接機、電子測試裝置等等。當時學校教育的分組體系令我感到有些憤憤不平。我無法理解為何對「製作」感興趣的人被視為聰明才智較低的一群。直到當了MIT的教授之後,我終於有正當理由購買這些機具,並重新思考這個我打從高中時代便很在意的問題。而真正修正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歷史錯誤的個體,其實正是如凱莉、尹美真、雪莉和達莉雅這類人。
十五、十六世紀間,光輝四射的現實主義(realism)藝術作品,開始取代令人窒息的宗教主題繪畫。最初的突破來自包括佛蘭德畫派(Flemish)油畫以及數學透視法等繪畫技術的進步。其次是油畫顏料的革新:新的顏料因乾掉的速度較為緩慢,使得畫家能夠運用更多不同的筆觸。此外,顏料彩度提升,使得畫家能夠以多重輕薄的層次表現光線的反射;而顏料在木板或是畫布的附著性也愈來愈高。同時,視覺研究以幾何方法解決了將立體景觀投射到平面影像上的問題。這些技術革新完全出自藝術家本身,他們為了創作需求而投入改良工作,舉例而言,達文西就曾不斷嘗試新的油畫顏料。
如果藝術家沒有持續使用新的顏料與透視方法,畫技的演進則不會發揮真正的影響力。中世紀的畫匠通常以團體分工的型態創作,和有創造性(或沒有創造性)的一般工人相較沒什麼兩樣。有理想的畫家會從學徒當起,歷經獨自創作和教導別人的階段後,才能試著創作「名作」(masterpiece),且需要得到其他同儕的認可,以成為真正的大師。然而,若要在當代眾多畫家中脫穎而出,還是得取決於「市場」。過去,藝術是完全獨占的市場,藉著有效控制訓練有素之勞力的「供給」以及「品質」維持。團體分工創作有助於嚴謹的規格化,以祭壇畫(altarpiece)為例,一切都會按照教會期望之特定畫面的標準來執行。
FAB:MIT教授教你如何製作所有東西mobi,azw3 – 啃豆日知录 (kendo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