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童年的祕密mobi,azw3

幸福童年的祕密
幸福童年的祕密

幸福童年的祕密mobi,azw3电子书。兒童心理學大師愛麗絲‧米勒經典名著,直搗孩子的內心深處,揭開幸福童年的祕密。

童年生活的真相,可能是個令人畏懼的祕密。但誠如本書所言,「唯有當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建立在自己真實的情感上……才有可能擺脫憂鬱。」米勒深刻的洞察顛覆傳統,震撼歐美,使本書成了歷久不墜的必讀經典,它讓讀者勇於檢視生命,進而成為更健康、更完整的人。

面對童年的真相

經驗告訴我們,在治療精神疾病的過程中,我們唯一可以永久信賴的重要方法,就是去挖掘隱藏在每個人獨有的童年裡的情感經歷與事實。如此一來,我們是否就能徹底擺脫對童年的美好幻覺了呢?事實證明,也許因為事實的真相實在讓人難以承受,因此,人的幻覺無處不在,藏身於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可是,了解事實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逃避它的代價,將是嚴重的身心疾病。為了擁有健全的身心,我們必須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去發現那個只屬於我們自己的事實,這個事實會讓我們感到痛苦,但它最終卻能使我們重獲自由。如果不這麼做,僅是滿足於頭腦中的「知識」,我們就會繼續被禁閉在幻覺和自我欺瞞的世界裡。

沒有人能改變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們在童年受到的傷害是不會自動消失的。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修復自己,以重獲健全的身心。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便需要更仔細地洞察藏在自身內在的訊息,並把它有效地帶到意識中,這個過程必然不平順,卻是唯一能使我們擺脫無形的童年牢獄的出路。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自己從一個無意識的童年受害人,轉變為在現實生活中的有責任感的人。這樣的人由於清楚地意識到過去發生了什麼,因此能夠與那些記憶共存。

然而,大多數人都適得其反,並不知道自己的過去仍影響著現在的生活,甚至,有許多人根本不想知道自己的過去。他們不自覺地生活在過往被壓抑的童年情景中,意識不到那些光景已不復存在;他們仍然對過去所害怕的事心有餘悸,並不了解它們儘管曾經真實,但早已隨時間消逝。他們的生活被無意識的記憶、被壓抑的感情和需求主宰,幾乎決定了一切。

……

如何面對治療中出現的輕蔑

過去,當我還是一個精神分析師的時候,時常會在研討會或督導班上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身為治療師,應該如何對待自己「不應該有」的情感,譬如病人經常在自己心裡引起的惱怒。一個敏感的治療師當然會察覺自己的惱怒,那麼他是否應該控制自己,以免讓病人產生反感呢?這樣做的結果是,病人其實也能感覺得到治療師被壓抑的怒火,且由於不理解為什麼,所以感到十分困惑。那麼,治療師應該表達他的憤怒嗎?如果他這麼做,就會激怒病人,並動搖對治療的信心。其實,如果我們同意下面的假設,那麼,怎樣應付因病人產生的惱怒和其他不該有的情感,就會是多餘的問題。這個假設是:病人在治療師或諮商師心裡引起的一切情感,都是病人無意識地想要對治療師敘述的,關於自己的故事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他想隱藏的那一部分。雖然病人在治療師心裡引發的恐懼和怒火部分來自病人的經歷,但是,這些情感也在很大程度上觸及了治療師自己的生命歷史。它們是不應該被阻止的,因為它們總是標誌著隱藏的事實和過去的歷史。治療師必須體驗並解決這些情感。他必須搞清楚病人所引發的情感是否來自自己的生活經歷,如果是,就應該有能力解決它。這對於那些幫助吸毒、酗酒成癮的病人,或其他在童年遭受性或暴力虐待的社會工作者來說,也同樣適用。通常,當這些助人工作者一感到一絲來自內心的恐懼時,就會很快將其用抽象的理論、老套的道德說教、或是最常見的──乾脆以權威的面孔,將之掩飾。

強迫性的重複行為毀滅了清楚表達自我的能力

病人一旦獲得接受自己情感的能力,便為他長期壓抑的需求和願望打開了實現的大門。其中一些需要已經不可能在現實中被滿足了,因為它們只與過去的情境相連。例如,排除其它原因不談,急於想要一個小孩的願望,某個程度上就表達了想得到一個總在自己身邊的母親的需要。很不幸,小孩們常常被作為滿足成人需要的象徵。

同樣,有些需要也應該能夠在現實中得到滿足。在這些需要中,有每一個人最基本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即從嬰兒的第一聲啼哭開始,向世界以他的真實面貌示人──以文字、手勢、行為和藝術──用每一種真實的表達。

對於一個從兒時起就必須向自己和別人隱藏真實情感的人來說,他迫切地想要擺脫過去的枷鎖,但邁出黑暗的第一步卻會引起許多焦慮。最初的體驗並不總是直接通向自由,相反地,常常導致的是當事人童年情境的再現:他將會體驗到由羞辱的劇痛,以及揭露的煎熬等伴隨著「真實表達內心」而產生的感受。就像夢遊症患者準確無誤地尋找那些像他父母般不理解自己的人(雖然為了不同的原因),由於憂鬱導致盲目,他將特別努力讓這些人理解他,也就是想讓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